批次化生产:猪场养殖新篇章
作者:茶海耕者•更新时间:2天前•阅读3
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一直是猪场能否盈利的关键。而如今,批次化生产管理,正为猪场开启高效繁殖的新篇章!
宁波三生区域客户总监侯小社在《高效繁殖管理》一书中,深入探讨了这一创新管理模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猪场内部UI设计的实用与创新,以及它如何提升养殖效率,保障猪只健康,推动猪场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传统养殖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的养殖生产中,我们常常采用的是常规自繁自养的生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灵活,但生产不均衡、生产成绩难以提高,同一间舍可能混养着不同日龄体重的猪只,猪只整齐度不好、疫苗免疫批次多、工作繁琐,同时无法达到全进全出,空栏清洗、消毒不彻底,不同阶段猪群混养,造成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疫苗免疫带来困难。
什么是批次化生产?
一个批次即是一群猪,指的是生产母猪,它们在同一天断奶、配种和分娩,出栏出售。这种改变原有的连续生产方式,将每批次母猪同时断奶、配种和分娩,并且每个操作环节都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每栋栏舍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饲养,提高猪场设备利用率,仔猪上市整齐度,降低猪群、人员在场内流动与外界接触频率,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的流水线性的高效管理措施。
批次化生产的优缺点
优点
- 提高生物安全等级:全进全出,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 管理效率提升:管理细节更加专注,生产效率提升。
- 提高猪场圈舍利用率:降低猪群应激频率,增加猪群圈舍利用率。
- 计划性:引种、猪精液、饲料、药物、物资采购等。
- 生产计划:简单,标准化高,易于复制。
- 节约资源:节约人力资源,方便绩效核算,要求人员素质提高。
- 降低成本:减少疫苗、用药的成本和其他生产成本下降,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缺点
- 要求员工多样化:需要掌握猪场多环节技术,并且能够熟练操作。
- 猪群运作计划性:供给支持需要提前性和及时性的规划。
- 猪群后备猪群补给:需要提前做好计划,及时补群。
- 稳定的公猪JY供给:需要对公猪做精液采集处理,以维持公猪正常的生理。
- 生产节奏较快:需要稳定的人员以及合理化的绩效管理。
批次化生产在猪场的应用
批次间隔 | 分娩率 | 批次数 | 配套限位栏 | 年批次数 | 每批断奶数 | 年断奶仔猪数 | Psy |
---|---|---|---|---|---|---|---|
1周批 | 0.9 | 20 | 533 | 52 | 262.5 | 13650 | 24.4 |
3周批 | 0.9 | 7 | 376 | 17.4 | 525 | 9135 | 23.3 |
4周批 | 0.9 | 5 | 610 | 13 | 1050 | 13650 | 24.6 |
5周批 | 0.9 | 4 | 488 | 10.4 | 1050 | 10920 | 24.6 |
建议猪场应用方案
批次化生产管理有利有弊,具体如何选择需要根据猪场的建设布局、人员配置、生产目标以及猪群情况综合考虑。以生物安全为主考虑的话,建议采取3-5周批的模式,减少出栏次数,减少出栏风险,稳定猪场生产。
批次化生产管理是猪场养殖新篇章的重要篇章,它将为猪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让我们一起期待,智慧养殖的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