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无死角,猪场仍中招
在很多猪场,消毒仿佛成了生物安全的代名词。然而,现实中却常有猪场在看似严密的消毒措施下,还是不幸“中招”。这是为什么呢?
过度消毒的误区
我曾听说,有些猪场为了确保生物安全,连下雨天都坚持卖猪。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确实存在。过分依赖消毒来维护生物安全,就像在雨中打伞,雨还是照下不停。猪场生物安全,不仅仅是消毒,还有更深层次的管理。
防控非瘟,员工受罪
现在猪场防控非瘟的措施可以说很“变态”,比如人员入场要泡几次消毒液澡,每次泡15分钟以上,结果员工得了皮肤炎和皮肤过敏。这些措施看似严格,但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
如果这些被污染的物资消毒不彻底,进入猪场后,就有可能发生非瘟。所以,我们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
蚊蝇鼠的危害
蚊、蝇、鼠是猪场生物安全的“三害”。它们不仅会传播疾病,还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对蚊、蝇、鼠泛滥的地区进行综合治理。
比如,死水是孑孓的天堂,所以对猪场内长期积水的水坑、洼地进行挖掘排干,防止蚊子产卵。
生物安全,不仅仅是猪场的事
对养猪场如此苛求环境和可循环条件,归根结底还是绕不开生物安全。这不仅关系到猪场的生存,更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进出猪场,消毒是关键
针对进出猪场的生猪和原料运输车辆及人员通勤车辆,做好清洗消毒是生物安全防控的重中之重。根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规定,我们必须严格执行。
生物安全与员工交流
如何在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同时,满足员工对外交流交际的需求,将是非洲猪瘟时代很严峻的管理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生物安全设施与流程
各个猪场应根据本猪场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设施和易于实施的生物安全管理流程。除了水平传播和空气传播外,气温剧烈变化也是本病易发的因素。
生物安全误区
很多人都有用泔水喂猪的习惯,而且没有严格控制猪贩子和拉猪车进入猪场,对疫情防控非常不利。
- 错误一:认为只有大型猪场才需要生物安全措施。
- 错误二:过分依赖消毒,忽视其他生物安全措施。
- 错误三:不重视员工培训和沟通。
- 错误四:缺乏有效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 错误五:没有制定应急预案。
疫苗与抗体的力量
原理。在人类与病毒的斗争史上,每出现一种新型病毒,总有一些人或者动物先天免疫,或者耐过产生抗体。疫苗最早就是基于这些耐过人群或动物,提纯抗体等工序作为疫苗或者治病特效药去拯救更多的生命,例如SARS,应该还有很多人记得那个时候媒体不断呼吁病愈患者献血提取抗体。这种方式是面对新型病毒最为直接有效的应对策略。
非洲猪瘟的启示
非洲猪瘟带给行业的震惊,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种猪场中招非洲猪瘟,超大型养殖模式露出弊端? 芭牧生物特约·周一见 《农财宝典》新牧网彭进 1月13日,央视《焦点访谈》聚焦了非洲猪瘟,意味着这一话题终于走入公众视野。笔者认为,这与规模猪场屡屡发生疫情有关系。根据官方的统计,目前存栏超过5000头的猪场,非洲猪瘟发病率高达70%。
为何非洲猪瘟仍蔓延?
为何非洲猪瘟仍蔓延专家四点原因 书中自有颜如玉,小编今天带领大家来看一下文字的魅力 3,我国的老百姓一般喜欢热鲜肉,不太喜欢冷鲜肉,很多人认为热鲜肉才有猪肉味。这就造成我国生猪调运非常频繁,每天都有大量生猪被长途运输。如果猪贩子拉了被感染的病猪,可能猪贩子身上、车辆上都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
兽医博士Pablo Moreno的观点
明明很多超大公司的生物安全体系非常完美,执行的也是100%到位,为什么最后又发生非瘟了呢?来自国外兽医博士Pablo Moreno的观点,7问7答帮你答疑解惑。
问题 | 答案 |
---|---|
问:成功的生物安全计划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 答:科学、数据、实用性、公司文化。 |
问:生产者在制定生物安全计划时最常见的错误是什么? | 答:生物安全计划与其地区最常见的疾病不匹配。 |
问:有效的生物安全计划从风险分析开始。要收集的最重要数据点是什么? | 答:农场内外可能出现生物安全风险的各类数据。 |
问:一旦确定了优先事项,并制定了基于证据的生物安全计划,什么决定了该计划能否成功? | 答:监测计划、评估程序、行动计划、实时数据系统。 |
问:生物安全计划应该多久评估一次? | 答:每天、每周、每6个月。 |
问:建议使用哪些工具、指标和最佳做法来评估生物安全计划? | 答:定制应用程序、视频、图片、不计划审计、统计人员。 |
问:生产商如何确保其生物安全计划符合其预算? | 答:数据驱动、投资回报、团队协作。 |
生物安全无死角,猪场仍中招。这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共同守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