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防控,科学管理是关键
作者:渔舟茶韵•更新时间:7天前•阅读6
要有效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应倡导科学养殖,改善饲养环境。规模较大的养猪场需要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并实施封闭式管理,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
关键词
- 猪蓝耳病
- 防控措施
- 发病症状
- 诊断方法
猪蓝耳病的流行与治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二类传染病,自2006年在全国多个省市暴发以来,各地每年都有零星病例。我国已批准生产多种疫苗,但防控仍面临挑战。
防控误区与科学防控
因此要重视蓝耳病流行的新变化,科学防控走出误区。对于蓝耳病应继续保持综合防控的理念:对内通过疫苗免疫和生物安全降低病毒的循环;对外做好疫情调查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可行性防控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猪蓝耳病防控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农业部规划的养猪重点地区,经过多年进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生猪养殖的核心地区之一。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预防更加引起整个养殖业的重视与关注,猪瘟与猪蓝耳病均是急性传染性疾病,二者均需引起重视。
饲养管理防控措施
为了做好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治疗,做好对症治疗与日常防控非常关键。
措施 | 具体内容 |
---|---|
自繁自养 | 从出生就开始免疫接种是最好的方式,考虑到母猪患病很高,所以在非孕期做好母猪的预防接种。 |
强化免疫 | 猪场要在每年的第2季度完成蓝耳病、猪瘟等主要疾病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通过有效免疫建立免疫屏障。 |
疫情调查监测 | 加强生猪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查清疫源,了解周围疫情的流行情况,制定可行性防控方案。 |
猪蓝耳病的特征与防控
猪蓝耳病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易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目前该病的发生相对稳定,但病毒易发生变异和重组,给防治带来了难度。
疫苗与防控
虽然疫苗的使用效率需要取决于毒株的检测结果,但是猪场养殖户如果去进行毒株检测的话,成本上核算费用相对较高,所以可以依靠国家的宏观技术支持,配合基础免疫疫苗的基础之上,做好自身的饲养管理工作,跟从技术指导部门。
猪蓝耳病的防控需要科学管理,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的发生,保障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