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消毒疫苗免疫误区:过度依赖消毒剂
反观我们有些猪场在实际操作中,过分依赖消毒的作用。因此生物安全不仅仅是大量使用消毒药,物理隔离、不接触风险源和减少接触频率也是非常重的。
误区一:免疫与消毒的片面理解
猪场的养殖观念必须进行一次巨大的改变,由原来的有病没病都用抗生素,转变为重饲养、重防疫,加强动物机体的健康调理,强化机体自身防御功能和免疫抵抗力。
错误观念 | 正确观念 |
---|---|
抗生素依赖 | 综合防疫,加强机体免疫力 |
单纯免疫 | 结合消毒、饲养管理、营养等多方面 |
现代猪场保健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抗生素使用产生耐药性的情况下,猪场一方面加大抗生素使用剂量,另一方面在不断寻找新的抗生素,同时还在相信一些兽药厂家所谓的复方制剂。
误区二:消毒剂滥用
疫病控制不只是狭隘的免疫和用药,它和猪场建设、饲养管理、饲料营养、饲养过程、设施化生产是一个整体,共同构成生物安全体系,影响着猪只的生长健康。
误区三:用刺激性消毒剂带猪消毒,损伤皮肤和黏膜,破坏了猪体微生态屏障。
虽然目前没有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但从传染病学的角度来讲,疫病的流行动态和防控策略需要更加科学和系统。
误区四:疫苗使用不当
在国内,虽然业内许多专家在疾病防控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他们认为环境治理是生物安全及养殖的基础,但仍有不少猪场在疾病防控的过程中存在误区。
养猪一定要打疫苗,却有很多打出了问题,有时造成失败的只是小细节,注意就可以避免,一旦忽视,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90℃干热短时间内不能灭活病毒;70%酒精、0.05%季铵盐、2500ug/L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也不能灭活病毒;杀灭病毒时往往需要选择乙醛和高浓度次氯酸。
疫苗免疫的注意事项
没有专用稀释液,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不要使用自来水,自来水中的金属离子和消毒剂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猪场打疫苗需要注意的事项。难怪猪场打了疫苗,猪病还越来越多?原来接种疫苗需要注意这6点。
比如蓝耳疫苗,蓝耳阴性场以及蓝耳阳性稳定场就可以不免疫蓝耳疫苗,但是蓝耳正在发病或者刚发病的猪场,就应该免疫蓝耳疫苗。
再就是细菌性疫苗,多数猪场是不需要免疫细菌苗的,当猪场的细菌性疾病发病率很高,或者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时就可以考虑使用细菌苗。
生物安全的全方位防护
设置的洗消点位置不对是在实际操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大家对三层防线、层层设卡都知道,但是防线在哪儿、关卡在哪儿却不一定清楚,导致猪场每天都在发生交叉,或者重复进行处理。
我们一般以生产区为核心由内向外设置三层防线:进生产区为第三道防线,进生活区是第二道防线,进场外隔离区为第一道防线。越靠近生产区生物安全等级越高。
用剂量,另一方面在不断寻找新的抗生素,同时还在相信一些兽药厂家所谓的复方制剂。从长远来看,其实仅仅是增加了药物使用成本和为兽药厂家增加销量和利润,对猪的健康实在没有太大的帮助,并且给猪体的自身防御系统造成了影响,使猪的抗病力下降,接着就需要更多的抗生素来保障猪的健康,进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猪的疾病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瓶颈。所以,做好猪的疫病防治,已是刻不容缓。环境卫生和消毒是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没有好的基础,疫苗和药物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猪场环境卫生和消毒不容忽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