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毒传播与空气及粪便排毒密切相关
图1:空气传播非洲猪瘟病毒的定量研究.空气样本与粪便样本中病毒检出,高度相关,说明粪便排毒可能是导致空气传播ASFV的主...
养殖环节的严防死守
虽然养殖环节严防死守,但在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厂等地仍然能检测出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病毒从污染场所传播扩散的可能性较大,一定要更加...
预防是关键
非洲猪瘟可防可控不可治,所以做好预防是阻击病毒的唯一途径,切莫因一时疏忽满盘皆输。4、分解代谢加速体内排毒,优化猪舍环境。养殖不容易,...
非洲猪瘟的影响
虽然非洲猪瘟不传染人,但由于我国是养殖大国,猪的饲养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其入侵我国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一旦大面积传播,会造成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病猪在发热前即可排毒;有些慢性感染猪可终生排毒;病毒可在康复猪体内持续存在一年,排毒达6个月以上。也有其他传播途径,研究显示ASFV近距离可通过空气传播。
病毒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的发展对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直接产生影响,使用猪瘟肉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食物中毒的症状,对人体造成不适,而且,我国作为生猪养殖大国和产品消费大国,非洲猪瘟的传入不仅会影响我国的食品消费...
防控措施
虽然非洲猪瘟不传染人,但由于我国是养殖大国,猪的饲养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其入侵我国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一旦大面积传播,会造成灾难性后...
直接接触与载体传播
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但它更容易通过载体传播。粪便、垫料、水源是传播非洲猪瘟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物安全措施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非洲猪瘟病毒通过猪与猪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因此,养殖场应该加强人员管理,做好消毒和防护措施,避免人员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
病毒变异与防控
据翟新验介绍,从病毒变化来看,虽然当前国内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毒株,仍以基因Ⅱ型强毒株为主,但在监测中也发现有变异毒株,变异毒株感染潜伏期长,感染猪可间歇性排毒,初期无临床表现或临床症状不典型,致死率低,不易识别。
非洲猪瘟的防控实践
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实践表明,落实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能有效阻止非洲猪瘟疫情。
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
可怕的非洲猪瘟来了,该如何防控?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8月3日发布,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中小猪场的防控分析
自2018年8月份我国辽宁省首次发生以来,疫情在国内扩散蔓延,近期又有扩散态势今天小编就中小猪场怎么防控做下分析: 一、关于非洲猪瘟ASF 目前做好生物安全是预防非洲猪瘟ASF的唯一方法;非洲猪瘟病毒ASFV在85度环境中10分钟失去活性。;感染非洲猪瘟ASFV康复猪带毒和排毒时间50-60天。PCR检测阳性可以...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研究
非洲猪瘟病毒因其接触传播方式,以及高致死率,被传为“坐在轮椅上的杀手”,中国养猪界也因此创造性的开发出“精准剔除”技术,应用于控制非瘟的传播。其中不少猪场按照拔牙策略执行,依然失败,排除执行力的原因,推测非洲猪瘟是否还存在另外的传播方式呢?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非洲猪瘟可能还存在空气传播途径。
荷兰科学家的研究
H.C. de Carvalho Ferreira等将3种毒株接种试验猪后,采集猪上方1m高度的空气样本,另外同时采集咽拭子和粪便样本。结果显示高毒力与中等毒力毒株接种后的猪只上方空气样本,可以检测到ASFV核酸;进一步分析发现,空气中病毒含量与粪便排毒呈正相关。
Ann Sofifie Olesen等科学家的研究
Ann Sofifie Olesen等科学家使用波兰毒株ASFV对猪进行鼻内接种,让阴性猪直接或通过空气接触病毒感染猪。结果显示:在圈内、圈间和空气接触的猪都感染了病毒,空气样本中也检测到了ASFV DNA。
上述两篇文献的结论均证实非洲猪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H.C. de Carvalho Ferreira研究数据还表明:空气中ASFV与粪便排毒相关。目前证实能通过空气传播ASFV的文献较少,需要更多文献进行佐证;临床上猪场进行非瘟防控时,除了考虑病毒的接触传播外,还需要考虑空气传播途径。
研究内容 | 研究结果 |
---|---|
空气传播与粪便排毒的关系 | 空气中病毒含量与粪便排毒呈正相关 |
空气传播与直接接触的关系 | ASFV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感染阴性猪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