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防非瘟,六大消毒误区需警惕
那些生物安全意识不强,消毒设备不完善的猪场,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只有重视生物安全的猪场,才能在非瘟环境下存活下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猪场防非瘟的消毒误区,让我们一起为猪场筑起一道坚实的生物安全防线。
误区一:过度依赖某种消毒方式
火焰消毒可以500度高温灭活一切病原菌,但员工在操作中是否能做到无死角?尤其是夏天,高温情况下,火焰枪周围温度50多度,员工能否在高温环境下,高质量完成火焰消毒工作?火碱作为廉价有效的消毒剂,在喷洒过程中能否保证100%无死角,都值得每一个猪场管理者深思。
正确操作:任何消毒方式都不会100%,做好防止交叉污染是关键!
误区二:火碱使用不当
车辆消毒池的火碱添加量不够;车辆轮胎不冲洗就进火碱池消毒,人员水靴没有彻底清洗,带着猪粪就踏消毒盆。猪场往往不计算火碱需要量,不称量火碱,随意添加。
正确操作:需要认真计算消毒池中火碱的用量。如:6米*3米*0.2米深的火碱池中要达到2%浓度的,需要添加多少火碱?
1. 水量:6×3×0.2=3.6m³,3600kg×2%=72kg,所以要加72kg火碱才能达到所需要浓度。5铁锹只有25斤,远远不够!
2. 如果消毒池不规则,可以用每分钟水流量乘以加满水的时间,来计算总水量,再计算所需火碱量。
火碱易受有机物影响,轮胎有泥、水靴有猪粪,都会影响消毒效果,所以车辆一定要清洗后才能进消毒池。
误区三:臭氧熏蒸使用不规范
臭氧作为强氧化剂,且无残留安全,被广泛应用在猪场的物品消毒。但如果使用臭氧消毒时很随意,消毒效果也不会理想。
正确操作:影响臭氧消毒的4个因素:
- 浓度:浓度要达到50ppm。臭氧半衰期16-30分钟,经过测算大约每100立方米,需要一台每小时产臭氧量20g的臭氧机。
- 时间:在有效浓度情况下,密闭2小时。打开臭氧机的第1个小时是浓度上升期,计算时间从第二个小时开始计算,密闭2小时。
- 湿度:湿度40-80%,湿度越大效果越好。湿度越大,臭氧分解越快,效果越好。可以在物品消毒间里增加超声雾化消毒机,在臭氧熏蒸的同时,用卫可或过氧乙酸进行超声雾化消毒,增加湿度,同时强氧化剂,起到协同作用。
- 高度:臭氧机的位置:臭氧密度大,下沉,要放在高处,同时在消毒间里放置风扇,消毒时开启风扇,搅动空气,尽量使臭氧混合均匀。
误区四:消毒液用量随意
农场喷洒消毒液时用量很随意,感觉地面湿了就可以了,没有计算过用量。
正确操作:喷洒消毒时,消毒液用量要达到300ml/平方米,高温环境下需要增加用量,要保证喷洒后15分钟不干,使病原微生物充分浸泡在消毒液中才能杀死。发生疫情后的紧急消毒,喷洒消毒液的用量需要达到1000ml/平方米。
误区五:不注意配制消毒液用水的水质
有的猪场直接用地下水配制消毒液,部分地区地下水硬度大,矿物质含量高,会与消毒剂中的化学成份起反应,影响消毒效果。如盐份过高的地下水会使卫可失效,硬度过大的地下水会影响聚维酮碘的效果。
正确操作:要选用水质合格的饮用水作为消毒剂的配制用水,自来水或净化的地下水。
误区六:不注意消毒液的配伍禁忌
消毒剂都有各自的化学属性,如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如果存在两种消毒剂混合后使用可能会使消毒剂失去效果。
正确操作:消毒剂使用要注意配伍禁忌,轮换的时候也要注意前后两种消毒剂的化学性质是否有配伍禁忌。
通过以上六大消毒误区的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猪场生物安全贡献力量,把非瘟阻挡在场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