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需借鉴各国弱毒株演化特点
作者:渔舟茶韵•更新时间:6天前•阅读6
2021年3月4日,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戈胜强老师及其团队为我们揭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域非洲猪瘟自然弱毒株的演化进程,这无疑为我们防控非洲猪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非洲猪瘟的挑战与机遇
非洲猪瘟,这个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的疾病,自从2018年首次在我国被报道以来,就对我国的生猪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它不仅让养殖户们苦不堪言,也让整个行业陷入了恐慌。但在这场与病毒的较量中,我们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弱毒株:非洲猪瘟的另一种面貌
由于非洲猪瘟在猪群中的反复传代,产生了自然变异的弱毒株。这些弱毒株虽然致病力有所减弱,但仍然能够导致猪只感染并死亡。这就使得非洲猪瘟的防控变得更加复杂。
国际经验:借鉴与学习
为了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我们不妨看看国际上的经验。
国家和地区 | 演化进程 | 特点 |
---|---|---|
非洲 | 1975年首次报道无临床症状的低致病力毒株 | 死亡率50%-60% |
西班牙 | 1960年首次发现,死亡率100% | 出现亚临床和潜伏感染猪,死亡率降至2%-3% |
葡萄牙 | 1960年首次发现,出现弱毒力毒株 | 1988年分离到OURT88/3、OURT88/4 和 OUR T88/5 等毒株 |
欧洲 | 2007年欧亚大陆的格鲁吉亚首次报道ASF疫情 | 俄罗斯发现弱毒力毒株,病死率为50.0%左右 |
我国防控策略: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本土实际
面对非洲猪瘟的挑战,我国应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防控策略。
- 加强非洲猪瘟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 严格把控非洲猪瘟的疫情报告,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 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猪。
- 推广使用非洲猪瘟疫苗,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非洲猪瘟的防控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付出持续的努力。让我们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立足本土实际,共同守护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与繁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