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猪产气荚膜梭菌防控关键,科学治疗是关键

猪产气荚膜梭菌,这个听起来有些复杂的名字,对于养殖户来说,却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它曾被称为猪魏氏梭菌或产气荚膜杆菌,是导致仔猪、育肥猪以及种猪“猝死”的罪魁祸首。以胃肠道弥漫性出血为特征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让许多养殖户损失惨重。

猪产气荚膜梭菌防控关键,科学治疗是关键

摘要:猪产气荚膜梭菌病能引起仔猪腹泻,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高,经济影响力大。本文将介绍该病的临床症状、剖检诊断,并结合笔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分享治疗与防控措施。

一、发病情况

在新建县某猪场,曾发生过25余头育肥猪和种猪的“猝死”病例,其中种母猪占多数。新生仔猪也常在出生后1-3天内发病,症状表现为排血便,甚至有的仔猪在未表现出症状时就已经死亡。

二、临床症状

育肥猪和种猪表现为“猝死”症状时,外观上全身苍白,口角张开,口鼻流出红色或白色泡沫,腹部极度膨大,肛门外翻。新生仔猪则表现为出生后当天发病,突然下痢,后躯沾满血样的稀粪,病猪虚弱,不愿站立,很快进入频死状态。

猪产气荚膜梭菌防控关键,科学治疗是关键

三、防治措施

1. 预防措施

  • 采取魏氏梭菌类毒素铝胶苗皮下注射,母猪怀孕一个月时皮下注射3ml/头,20天重复免疫。
  • 对零星散发该病的猪场,建议使用甲硝锉粉剂按200g/t或用小苏打添加饲料中喂服,或用二氧化氯化水按常规量加倍拌料喂服,喂3-5天后停喂。
  • 对产房、猪舍、周围环境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清洗临产前母猪奶头。

2. 治疗措施

  • 对发现及时、症状较轻的种猪,可采用抗生素、磺胺类药、肠道消炎药、强心、止血药肌注和碳酸氢钠或甲硝锉水溶剂静脉滴注。

四、小结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控,从源头做起,减少发病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表格:猪产气荚膜梭菌病防治要点

序号 防治措施 说明
1 疫苗接种 母猪怀孕一个月时皮下注射3ml/头,20天重复免疫。
2 饲料添加 使用甲硝锉粉剂或小苏打添加饲料中喂服。
3 消毒 对产房、猪舍、周围环境采用二氧化氯消毒。
4 治疗 根据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确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9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