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科学饲养,精准管理

科学饲养,精准管理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良好的后备母猪管理可以保证猪场正常的更新,使猪场的胎次结构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可以最大化猪群的生产性能,提高猪场效益。

环境控制

  • 温度:后备配种怀孕舍温度应控制在20℃-22℃之间。
  • 湿度:后备配种舍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之间。
  • 有害气体含量:二氧化碳小于0.3%,一氧化碳小于5PPM,氨气小于10PPM,硫化氢小于10PPM。

卫生管理

  • 每天清粪两次,保持猪舍干净卫生。
  • 每天清洁母猪料槽里的湿料和粉料。
  • 水厕所每2~3天清洗一次,保证猪舍内空气新鲜。
  • 重点打扫病猪栏舍,增加猪只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 猪舍外环境每周整理清扫一次。

饲喂管理

  • 采用自动料桶给料,让后备种猪自由采食或每天每头大约2.5-3.0Kg。
  • 每天至少加料两次,检查自动料桶下料速度是否合适。
  • 饲料摆放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要用木板垫高距离地面10cm高,距离墙壁30cm宽,整齐摆放。

健康检查

  • 每天全面检查猪舍猪只两次,观察是否有异常。
  • 观察猪的精神状态、被毛、皮肤、口唇、四肢和蹄部是否正常。
  • 观察猪的呼吸、卧姿等是否正常。
  • 查看母猪的粪便和尿液,判断猪只是否有拉稀。
  • 观察猪只有无外伤,发现后应及时处理。

病猪管理

  • 发现病猪做上记号,及时报告技术员,根据建议进行治疗。
  • 详细填写病猪治疗记录表。
  • 按兽医指导用药。
  • 跟踪治疗效果,使用两种治疗方案无效的立即淘汰。

隔离

  • 建议至少有4周的隔离时间。
  • 隔离舍要采取全进全出方式,设施要彻底冲洗、消毒,并保持干燥。
  • 种猪引进的第1周,要给予特殊的管理,必要时可补充电解质或多维等。
  • 种猪到达2周内,应激反应强烈,应给予特别照顾,饲料中可添加预防剂量的抗生素。
  • 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同生产区饲养员的接触。
  • 隔离舍内的器械要专用。
  • 按照免疫程序,对所有引进的种猪进行免疫。

混养

  • 混养的目的是为了使引进的种猪适应本场的环境。
  • 混养从后备猪进混养舍无异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 24周龄开始混养至32周龄结束。
  • 老母猪和后备猪混养比例:1:5-10头。
  • 健康后备母猪从24周龄时,将本场老龄健康断奶母猪与后备猪混养2月。

抗体监测

  • 引进后第2天抽血检测猪瘟、蓝耳、伪狂犬、圆环、口蹄疫等抗体水平。
  • 如有异常应由主管兽医拿出预防或治疗方案。

记录

  • 每天按时认真、准确填写猪舍内的生产报表。
  • 按规定时间及时上交各种报表。
  • 填写《猪舍温度记录表》、《猪只清单》、《猪只治疗及疫苗接种记录》等。
  • 日志每天发生的情况都应该在日志中记录。

科学饲养和精准管理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通过合理的环境控制、卫生管理、饲喂管理、健康检查、病猪管理、隔离、混养、抗体监测和记录,可以确保后备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为猪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学饲养,精准管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95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