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猪场生物安全,严控细菌病毒

提高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是生猪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严格精液购买和运送流程,人工授精是将新基因引入猪群的最简单方法,但也可能产生生物风险。一旦清洗不干净,反而无法彻底杀灭病毒。

猪场生物安全,严控细菌病毒

非洲猪瘟在中国爆发已经超过两年,过度的生物安全和无序的生物安全,压垮了很多养殖从业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严控猪场生物安全,防止细菌病毒的侵袭。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要点及预防保健方案

防控要点 预防保健方案
疾病预防 制定科学的防疫计划,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环境卫生 保持猪舍清洁,定期消毒,防止病原体滋生。
病原体监测 建立病原体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养猪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整体健康水平。

尽管ASF疫苗的研发进展缓慢,但通过科学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有效防控疾病的传播。引种时,需从信誉良好的种猪场引进,并在隔离区观察和检测,确保无病原体。补充特定成分的饲料可以帮助增强其对有害细菌的抵抗力。

猪场生物安全控制方案

猪场生物安全是指采取疾病防治措施,以预防新传染病传入猪场并防止其传播,保护猪群健康,以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方法。生物安全主要由4部分组成:生物性安全防疫、主动性安全、被动性安全、综合性安全。

清洁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清除停留在猪场及猪体表存活细菌的有效方法。因此,养猪场之间应尽可能不互相串门,养殖区域禁止外来人员出入,特别要杜绝走乡串户的贩子出入于养殖区域;养猪的人家应尽可能不上市场上买肉,走亲戚、上饭馆应养成尽可能不吃或少吃猪肉。

消毒卫生就是针对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有害病菌进行彻底清除杀灭,保证养猪生产顺利进行、减少或杜绝疾病的发生,提高猪只健康环境和优质的猪肉品质,实现猪场正常收益健康稳定发展。猪场生物安全的目的在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内部生物安全程序

内部生物安全程序的目的是控制或根除在猪群中出现的疾病。它也分为建筑和操作两部分。建筑部分包括设备设计、生产流程等。操作部分包括人员移动、疫苗接种计划、标准作业程式等。

生物安全更需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改变,才能做得更好。比如新的病原菌进入养殖场,那必须改进;比如活的动物进入猪群,那么动物至少隔离6周才能转移。需要采血和接种,保证后备母猪的抗原抗体情况与母猪群相同,才能成功引入;比如外籍员工工作时,须遵守指南。注意个人卫生。抵达丹麦后,清洗衣物。不可携带食物进入丹麦;比如动物转移。直接从圈舍转移,这是高风险的。通过转移室转移,这是中等风险的。远离养殖场的个人车辆转移,这是低风险的。

猪只转移

图1 低风险猪只转移

图1中,猪场一般拥有自己的猪只转移车。他们用转移车把猪只转移到转移室,然后经由斜坡进入外部卡车中,完成猪只的转移。转移过程中,人员严格遵守转移区域划分:员工把猪只送入转移室,只能在农场活动。卡车司机只能在大门和卡车之间活动,将猪从养殖场的大门转移到车上。在装载过程中,员工不会在斜坡上移动。并检查猪只是否健康,防止转移猪只进入猪群。经常清洁转移斜坡。员工应该与卡车司机保持最少的接触。

猪只标识和可追溯性系统

在丹麦,猪只具有标识和可追溯性系统,通过猪的识别系统和生产程序,我们能够证明所生产的猪是丹麦血统。所有用于生产的猪必须是丹麦血统。猪只的进出必须在7天内于CHR登记在案。这些追溯系统使得猪只来源清晰,一旦下游育肥场发生问题,都可以查到源头,从而进行源头控制。

高水平的卫生是内部生物安全的关键

在疾病管理方面,请牢记一个最重要的事情:清洁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清洗来消除绝大多数的微生物有机体,在使用消毒剂之前是非常必要的。在丹麦,一般使用清洁7步法:浸泡、粗洗、皂洗、精洗、低压冲洗、消毒、干燥。总共历时32~38小时。

猪场生物安全,严控细菌病毒

清洗消毒中,干燥很重要。我们知道,干燥的情况下,地板上的小洞是不能有水的。如果室外温度超过20度,则需要通过通风来降低湿度。小于20℃则需要加热。重要的是在通风开始前加热,因为暖空气携带更多水分!当地板和室温相同时,圈舍就是干燥的!

如果不能水洗或者不能提供水洗时,为了降低感染压力,许多丹麦养殖场会使用干粉消毒剂。

生物安全的目标

最后,需要谨记的是:我们做好生物安全的目标是尽可能远离病原菌。健康的动物,生产性能更好。保持细菌和病毒在低水平上是非常重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95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