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精准清除,方法得当
精准拔牙,听起来有点残忍,但这是对抗非洲猪瘟的必要手段。就像医生在拔掉一颗坏牙时,需要精确地找到并去除病根,以保证口腔健康一样,养猪人也需要对非瘟进行精准清除,以保护猪群不受伤害,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虽然野毒防控技术普及性低,但其可防可控的方法和方案已经被行业认可。然而,疫苗毒和变异株的隐匿性给行业带来了新问题,临床诊断和检测识别技术亟待升级。非洲猪瘟疫苗毒和变异株临床症状模糊,令诊断方式的效率和准确性极其低下;检测识别也面临挑战。
清除方法 | 适用情况 | 注意事项 |
---|---|---|
精准清除 | 疑似病死猪所在栏舍的全部猪只 | 电击处死,通知专人着防护服处理尸体 |
提升生物安全级别 | 安全有效的疫苗上市之前 | 加强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如人员管控、消毒等 |
生物措施及内部管控完善 | 第二阶段防控 | 全程以荧光定量PCR监测结果为指导决策 |
有人说,净化非瘟是个笑话,我不这么认为。通过精准剔除,保持猪群健康,就是净化。在安全有效的疫苗上市之前,通过提升生物安全级别,猪场也可以有效地防控非瘟。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非洲猪瘟精准剔除的快、准、狠、小还需要坚决执行。通过算经济账,只要能彻底清除,绝对是值得的。防非,中国养猪业是头一回,虽然有一定的挑战,但不少经历大难而不死的猪场也在实践中证明:通过科学的方法是可以防控的!
非瘟防控,是一场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大战。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非瘟的防控之道,这个“道”就是遵循客观规律,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勇于实践,善于找到应对并战胜这场灾难的方法和路径。
非瘟是未来5-10年养猪业的最大敌人和挑战,这不仅是因为现阶段养猪业的特点,也是过去养猪人不重视生物安全短板和缺口的必然结果。面对非瘟疫情,养猪人如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如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
陈芳洲博士分享其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非洲猪瘟精准清除成功案例分析》,供大家参考。
案例介绍:某900头母猪存栏的规模化猪场,近期刚转群过来,分为5个独立单元,母猪都在限位栏,12个工作人员负责不同区域的饲养管理。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防非抗非保供给,共创共享抗非瘟”。昨天,“扬翔千万猪精雪中送炭行动”——扬翔秀博猪精产能超1000万袋发布会暨全国招商会在扬翔公司南方总部顺利召开。除了到场的近300名嘉宾,还有超13万人在线观看了视频直播!直播间的讨论氛围也很热烈,给大家截了几张图片感受一下。
扫及消毒白化:转群前后均需彻底清扫道路并做1%烧碱+5%生石灰白化。人员节点控制:主管需设置安全节点,如保育转育肥,保育区人员要把猪赶至固定点由育肥人员接手后即刻返回,并尽量避免人员交叉。其他区域如产房转保育、妊娠转产房均需设置节点把控,虽然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但能保证安全最重要。
精准清除的前提是对猪场进行监测。监测的前提是划分区域,找到猪在哪个区域发病。划分区域的重点是单元化、网格化。把这3条做到了,精准清除的时候就有目标,知道病猪在哪。这里所说的监测,是内外环境、猪群、物品必须定期监测。还得注意监测不是检测,检测具有滞后性,猪都有毛病了您再去检测,已经晚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发病的传染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