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教槽料工艺演变史:从传统到现代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兴起使用教槽料,90年代,教槽料普及,乳猪断奶期从30多天缩短为21天,被誉为养猪业的革命。1997年,台湾的安佑集团已代理美国蓝雷公司的教槽料,后来安佑集团进入大陆,遂成为大陆教槽料市场的引领者之一。但2000年以前我国生猪业的养猪模式主要是散户散养,教槽料的推广和使用受限于条件。

教槽料工艺演变史:从传统到现代

教槽料加工工艺的演变

年代 工艺特点 影响
20世纪80年代 单一原料膨化工艺 提高饲料品质,降低豆粕脲酶
90年代 二次制粒工艺 提升饲料熟化度,改善适口性
21世纪初 生物发酵工艺 提高乳猪日增重,降低腹泻率
近年来 粉料全熟化工艺、舒化工艺 提高饲料品质,降低成本,提升消化率

正昌在20多年与客户一起探索与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教槽料最佳的加工工艺及设备,并通过国内外50多个集团公司几百家工厂实际使用该工艺,为养殖户提供了最好的教槽料产品,也让使用该工艺设备的饲料加工企业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教槽料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水平的提高,乳猪断奶日龄日益缩短。乳猪营养缺乏促进了教槽料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全膨化低温制粒工艺是目前最新应用的一种乳猪教槽料加工工艺。试验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来获得有较大差异淀粉糊化度的教槽料,采用体外消化模拟技术,旨在研究不同淀粉糊化度的教槽料对乳猪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进而分析不同工段在饲料加工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教槽料工艺演变史:从传统到现代

舒化工艺的由来:80年代末有一种设备叫膨胀器,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原料的前处理,以较低的加工成本实现更高的产量。80年代末在挪威,膨胀工艺用在反刍动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影响的工艺比较分析,90年代初美国企业用于猪料加工的前处理,因膨胀料外形及粘度大等诸多因素,直接膨胀后进行制粒流程不够流畅,制粒机压模罩时有堵料情况产生,设备操作困难导致膨胀器在以后的10年中未得到很好的应用,1996年我们尝试引进此工艺,并 应用在浙江一家企业上,未成功。此后中国饲料企业很少再见到膨胀器在饲料厂的应用。

2003年起过10余年深入研究及真实案例,在膨胀器的基础上改进设备,结合配方师营养专家的诉求,深入沟通养殖场养殖户了解饲喂要求,蹲点研究猪的生理特点:

  • 生长发育快、消化系统发育不全、免疫力低下、体温调节能力差。
  • 舌头:味蕾发达敏感。
  • 胃:杂食性无微生物。
  • 消化道:采食量大消化快。

筛选出最科学工艺,改进最优单机,使其适用性强经济性高,利于饲料品质提升,生产效率提升,最终推出获得新型专利工艺证书的教槽料明星工艺------正昌舒化工艺。

舒化工艺的价值

  • 优化饲料配方成本,降低成本50元以上。
  • 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
  • 100%消除饲料中的全部抗营养因子,杀灭饲料携带病原菌、霉菌,乳猪不拉稀,成活率高达99%。
  • 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升饲料的转化率,全程舒化料饲料的转换率可提升0.05甚至更高。
  • 提高前期饲料的营养,尤其是断奶后2-4周内乳猪的生长性能。
  • 可添加植物天然的原料香味,提升适口性。

为广大猪饲料企业打造稳定可靠持久的舒化工艺生产线,杀灭饲料原料中的非洲猪瘟病毒,提高饲料品质,让猪喜爱采食,长得快,为客户创造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9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