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类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影响各异
作者:牧云老农•更新时间:25天前•阅读4
非洲猪瘟,这个让养殖户闻风丧胆的病毒,一直是我国养猪业的“头号敌人”。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消毒成为了养殖场的重要措施。然而,你有没有想过,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会不会对病毒的检测产生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七类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影响。
七类消毒剂大比拼
消毒剂类别 | 主要成分 | 消毒原理 |
---|---|---|
戊二醛类 | 戊二醛、戊二醛癸甲溴铵 | 凝固病原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破坏病原微生物蛋白分子使其死亡 |
酚类 | 酚 | 穿透破坏细胞膜、沉淀蛋白质 |
含碘类 | 聚维酮碘、碘、磷酸、硫酸 | 游离状态的碘原子产生强氧化作用,破坏病原体的细胞膜结构及蛋白质分子 |
季铵盐类 | 癸甲溴铵 | 损伤、破坏细胞膜,导致细胞质电位和pH梯度变化 |
含氯类 | 二氯异氰尿酸钠 | 释放出次氯酸,导致病原蛋白质变性、改变膜通透性并可直接影响DNA合成等来杀灭病原 |
过硫酸氢钾类 | 过硫酸氢钾 | 利用过硫酸氢根的强氧化能力,在水溶液中产生羟基自由基等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使之破裂 |
二氧化氯类 | 二氧化氯 | 与细胞内部酶发生氧化反应,还可氧化分解氨基酸、核酸等,使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被抑制并导致蛋白质功能丧失 |
实验结果:消毒剂影响大揭秘
为了评估七类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与对应的阳性对照组相比,含氯类、过硫酸氢钾类、二氧化氯类消毒剂,消毒后对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影响最显著,检测Ct值明显上升或检测不到。而戊二醛类、含碘类消毒剂,核酸降解能力相对较弱,检测Ct值稍有上升;酚类、季铵盐类、含碘类消毒剂,检测Ct值基本无变化。
养殖场消毒,你选对了吗?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对养殖场的非洲猪瘟病毒防控至关重要。那么,如何选择消毒剂呢?
- 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选择消毒剂:如猪舍、饲料、运输工具等不同场景,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消毒剂。
- 关注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选择具有较高消毒效果的消毒剂,如含氯类、过硫酸氢钾类、二氧化氯类。
- 注意消毒剂的适用范围:不同消毒剂适用于不同的消毒场景,如猪舍消毒、饲料消毒、运输工具消毒等。
- 合理使用消毒剂: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消毒,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
非洲猪瘟病毒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消毒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了解不同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消毒剂,为养殖场消毒提供科学依据。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