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种,种猪产业亟需升级体系
一、育种重点工作
商业化种猪育种目的?
商业化种猪育种的核心目标是培育出更受市场欢迎的商品猪。这包括改良品种,高效传递遗传基因至商品代,实现成本低、多产肉、卖价好、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育种工作不仅限于农场,商品场同样需要育种工作,以确保品种优良、肉品质量高、基因有效传递。
改良哪些性状?
改良性状包括生长速度、料重比、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数等。每个公司的选育方向和改良重点都有所不同,旨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种猪的成本与价值
种猪的每个性状改良都能显著提升效益。以2005年至2015年为例,每头母猪的年上市数从17头提高到23头,提高了5-6头,即十年基本都有05%的上升。
肉猪的市场指标
肉猪需要符合消费者的满意度,包括肉色、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含量和嫩度、风味等。针对不同地区,我们每年都会进行调研,以满足客户需求。
二、种猪育种的技术需求
1、测定技术
测定技术是育种的基础,包括性能测定、评估等。
2、改良技术
改良技术包括遗传改良、基因编辑等。
3、评估,即采用分子应用
通过分子应用进行评估,提高育种效率。
4、更准确的全基因组选种技术
全基因组选种技术相比传统方法更准确,但仍在初步应用阶段。
5、杂种优势预测和利用技术
杂种优势预测和利用技术对于商品公司和养肉公司至关重要。
6、优良个体扩群和规模化利用技术
优良个体扩群和规模化利用技术有助于提高种猪产业的生产效率。
7、定向育种技术
定向育种技术有助于实现育种目标。
三、种猪育种体系建设
1、育种基地
育种基地是种猪育种的基础设施。
2、测定设施
测定设施包括料肉比自动测定系统、精子质量自动分析遗容仪、种猪B超测定仪等。
3、数据管理服务器和分析平台
数据管理服务器和分析平台是育种数据管理的关键。
4、技术人员队伍
技术人员队伍是育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育种体系组织管理
育种体系组织管理需要技术与行政、生产管理与育种管理、经营管理与育种管理的有机结合。
建立合理的育种场考核办法
考核办法主要考核育种进展,不看短期经济效益,以育种的思路进行考核。
考核,即技术认证,所有人员都要认证上岗,考核分理论和实践,现场选猪、测定。
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养殖过程中,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科学育种,我们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保障环境健康。
五、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种猪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预测,未来种猪产业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