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科学饲养,严控疫病

一、保育仔猪生产的重要性

集约化养猪生产中,保育仔猪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另一重要生产阶段。断乳至60-75日龄的仔猪称为保育仔猪,其育成率、增重率和健康状况对后期发育至关重要。

科学饲养,严控疫病

断乳后一周内仔猪负增重的个体,要比日增重100-150g的个体迟15天左右上市。因此,保育仔猪的生产技术直接影响养殖业的效益。

二、保育仔猪面临的问题

1 断乳时的应激:仔猪离开母体、转群、调群等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给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巨大应激。

2 消化机能的应激:仔猪由母乳和少量开口料转变为全部以固形饲料供给,消化机能尚未完善,适应饲料的营养成分和过敏因子是一次严峻考验。

科学饲养,严控疫病

3 环境变化的应激:分娩舍和保育舍的环境有区别,包括围栏结构、供料系统、供水系统、温度、通风、光照条件等,仔猪需适应新环境。

4 管理变化的应激:分娩哺乳管理与保育管理不同,饲养操作制度、环境条件控制、群体大小、饲养密度、组群方式、调教方法、必要的操作等都有所变化。

5 保育猪五脏六腑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功能不全,无法抵抗复杂的应激环境,发病率高。

三、保育仔猪的生产技术

1 环境管理措施

温度要求:保育舍环境的温度对仔猪影响很大。冷应激情况下,仔猪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大幅上升,免疫力下降,生长滞缓,下痢、胃肠炎、肺炎等发生率增加。

通风要求:通风是解决保育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和增加新鲜空气含量的措施。无限制的换气和通风对仔猪也不适合,尤其在寒冷季节或地区。

猪舍粉尘:集约化猪场的保育舍由于饲养规模大、猪群密度高、生产操作量大等因素,导致空气中附着大量粉尘,对仔猪呼吸不利。

清洗猪舍: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的保育舍,清洗消毒圈栏和地面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但非清洗愈多愈好,因为不洁或较凉的地下水对仔猪不利。

2 饲养管理措施

三个维持:断乳保育仔猪在母猪离开后,维持原圈饲养1周;转入保育舍后,维持原有饲料1-2周;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

三个过渡:对2-3周的保育仔猪,哺乳期饲料要逐渐过渡到饲喂断乳仔猪料,饲喂制度要逐渐过渡,操作制度要逐渐过渡。

密度和调群:饲养密度对保育仔猪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密度大小取决于保育舍提供给仔猪的采食槽位、饮水器或水槽、圈栏面积、通风、保温等条件。

3 科学的保健措施

用抗生素保健预防之路,经众多养猪场多年的验证发现,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因为用抗生素保健,病菌极易产生耐药性,甚至形成“超级细菌”,使得在猪发病时无药可用,无药有用的现象经常出现。

科学饲养,严控疫病

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要始终贯穿“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科学饲养、严控疫病,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保障环境健康。

五、预测与验证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养殖业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完美结合。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这一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75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