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高效农业养殖消毒流程解析

一、消毒药的选择

消毒药按作用水平分为高效、中效、低效三类。高效消毒药对病毒、细菌、芽孢、真菌等都有效,如戊二醛、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但它们的副作用较大,对有些消毒不适用;中效消毒药对所有细菌有效,但对芽孢无效,如乙醇、碘制剂等;低效消毒药属抑菌剂,对芽孢、真菌、亲水性病毒也无效,如季胺盐类等。

高效农业养殖消毒流程解析

目前,规模化猪场的病原微生物多重感染或继发感染十分普遍,既有病毒的混合感染,也有细菌的混合感染,还有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以及存在一些原发性感染情况下出现继发感染。据调查,规模化猪场存在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肺炎支原体、猪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猪附红细胞体、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威胁。选择消毒液时,要根据消毒对象、目的、疫病种类,调换不同类型的药物。

二、消毒药液的配制和保存、使用

2.1 消毒药液配制

正常的浓度配比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消毒药液浓度过高,不仅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和猪群、操作人员的伤害,而且可导致病原微生物表面形成一种膜蛋白,起着保护作用,影响消毒药液的作用效果,如醇类、醛类等。有的消毒药杀菌效力随浓度的增高反而下降,如70%酒精的杀菌作用比100%纯酒精强。对于某些高含量的氯制剂,如浓度配比过高,因氯的挥发对猪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诱发生猪呼吸道疾病。消毒药液浓度过低,则起不到消毒效果。因此,配制消毒药液时,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规定和说明,准确称量消毒药,将其完全溶解,混合均匀。

2.2 消毒药液的保存及使用

消毒药用水稀释后稳定性变差,应现配现用,一次用完,如高锰酸钾、过氧乙酸及含氯消毒药等;猪场入口消毒池药液应经常更换,保持消毒液的浓度和清洁,达到消毒效果。选用其它溶剂如酒精等配制的消毒药液,长期贮存待用,应用容器盛装密封,贴上标签,写明药液名称、浓度和配制日期等。

高效农业养殖消毒流程解析

三、有机物的存在

被消毒的现场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如粪便、饲料残渣、痰液、体表脱落物、污水及其它污物时,既对病原微生物起机械的保护作用,又可能会使部分消毒液与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影响消毒液作用的发挥和降低消毒液对病原微生物作用的浓度。所以,有效消毒的前提是彻底机械清除猪舍和猪场环境含有机物的污物。但在打扫清除之前,最好先用消毒药喷洒或喷雾,以免病原微生物四处扩散,造成扩散二次污染。

四、消毒操作规范性

消毒方法选择应恰当。在进行消毒时,应根据不同的消毒药,决定采用喷洒、喷雾、浸泡或蒸发等消毒方法,如大多数寄生虫虫卵和球虫卵囊对药物消毒品有一定的抵抗力,可采用浸泡或熏蒸消毒,且用高效消毒药。

消毒应到位、彻底,有些猪场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来走捷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等,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作用。

猪场消毒应同步,无论是环境、空栏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如年出栏10000头生猪的猪场,全场消毒一次约在2-3h内完成,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场所。

严格人流、物流及车流的消毒工作。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是任何一个养猪场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猪场既可采取封闭式管理,又必须对进出猪场的人流、物流、车流进行严格的消毒,可在消毒房或猪场入口处选用电子自动控制喷雾消毒装置或用高压动力喷雾器喷雾消毒等。

高效农业养殖消毒流程解析

正确安排消毒程序,坚持全进全出的养殖原则。如空栏时猪舍的消毒程序:清扫??清洗??药液消毒。

五、环境因素

湿度对气体消毒影响较大。在熏蒸消毒时,湿度太低,消毒效果不良。一般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以60-80%为最好。

环境酸碱度也会影响消毒效果,如含氯消毒药在酸性环境中效果好,而碱类消毒药则会被酸中和而减效。

六、消毒制度的健全

猪场生产各个环节的消毒工作,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如定期消毒制度,各种消毒对象常规消毒制度、疫情期紧急消毒制度等,以保证和维持消毒效果。定期消毒是针对当地常发生的疫病种类,不同季节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安排,制定周密的消毒计划。紧急消毒是在猪场受到某种疫病威胁或已发生疫情时,根据情况制定的临时消毒计划,要求进行全方位彻底消毒,并反复进行多次。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养殖消毒技术将更加完善,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69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