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猪感染蓝耳病毒,引发多器官病变

猪蓝耳病毒感染:病理变化解析

1.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变化

猪感染蓝耳病毒,引发多器官病变

蓝耳病病猪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大多数淋巴细胞变性、坏死,表现出淋巴细胞肿胀、破碎,很难见到正常淋巴细胞;病猪淋巴细胞平均占白细胞的32.9%,而健康猪为40.3%。

2. 淋巴结的变化

几乎所有的病猪的淋巴结都发生了严重的坏死性变化。

3. 肺脏和淋巴结的病理变化

猪感染蓝耳病毒,引发多器官病变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肺和淋巴结,因为蓝耳病病毒主要是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进行复制的,蓝耳病病毒侵害免疫器官是因为淋巴结和脾含有丰富的血管及大量的游离或固定的巨噬细胞。

当病毒随血流进入淋巴结和脾脏后,除引起广泛性血管炎和炎性细胞聚集外,病毒还随渗出物进入组织各部位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同时病毒在其内复制,结果造成坏死性炎症的特征性变化;在淋巴结这种损伤几乎是全身性的,脾的这种变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由于淋巴结、淋巴小结和副皮质区及脾脏的白髓和红髓都受到了广泛性的破坏,致使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降低。

4. 蓝耳病毒对巨噬细胞的破坏

猪肺血管内巨噬细胞在清除血液内的细菌和其他有害粒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猪血管内巨噬细胞对蓝耳病病毒极为敏感,表现为直接导致受感染的巨噬细胞对血液中异常颗粒物质的清除能力降低,同时对肺泡洗液检查,证实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正常猪肺泡洗液巨噬细胞占所见细胞的95%,蓝耳病病毒感染猪则为50%;Done用蓝耳病美洲株VR2332感染猪后,观察到感染猪肺部淋巴细胞暂时减少,对循环血液细胞有破坏作用。

结果表明,肺泡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它部位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都受到了普遍性的损伤,表现为肿胀、坏死、脱落和发生广泛性的溶细胞作用;各级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从而使支气管、细支气管的清除机能严重破坏。血液涂片检查发现,病猪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减少,且多发生变性或坏死;电镜观察发现,淋巴结和脾淋巴细胞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都受到了损伤,使其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能力降低,从而不能有效地抵御各种有害物质的侵袭。

生态养殖策略:降低猪蓝耳病毒感染风险

为了降低猪蓝耳病毒感染风险,以下生态养殖策略可供参考:

猪感染蓝耳病毒,引发多器官病变

1. 改善饲养环境

保持猪舍清洁、通风,定期消毒,减少病原体传播。

2.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严格控制猪只流动,加强饲养人员培训,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3. 科学饲养管理

合理搭配饲料,提高猪只免疫力,减少应激因素。

4. 疫苗免疫

根据当地疫情,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提高猪只抵抗力。

5. 生态循环利用

合理利用猪粪、猪尿等资源,实现生态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猪蓝耳病毒感染引发的多种器官病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采取生态养殖策略,降低猪蓝耳病毒感染风险,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保障环境健康。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6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