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养殖场规划与建设方案解析
一、选址与建场条件
场址选择需满足地势高燥、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电力可靠等基本条件。
1.1 场址地势
场址地势应高燥、平坦,在丘陵山地建场应选择阳坡,坡度不超过20°。
1.2 水源条件
猪场水源充足,取用方便,水质符合饮用水规定。
1.3 交通与电力
交通便利,电力可靠,粪尿污水能就地处理或利用。
1.4 风向与距离
场址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1000米,距居民居住区和其它畜牧场不少于2000米。
二、建筑与用地
猪舍总建筑面积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15~20平方米计算,猪场的其它辅助建筑总面积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2~3平方米计算。猪场的场区占地总面积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60~70平方米计算。
三、规划与布局
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分区布置,各功能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3.1 功能区划分
管理区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猪场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生产区内主要包括种公猪舍、母猪舍、产房、保育舍、生长舍、育成舍、测定舍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隔离区包括兽医室、隔离猪舍、病猪焚烧处理和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3.2 道路规划
猪场与外界应有专门道路相连通。场内道路分净道和污道,两者应严格分开,不得交叉与混用。
四、工艺与设施
种猪饲养应根据全年生产出栏情况计划种猪头数,母猪以周为节律进行配种分娩,对猪群按不同阶段分批饲养,做到全进全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猪栏利用率。
4.1 饲养设施
配种母猪采用小群饲养,怀孕母猪采用限位饲养,分娩母猪采用产床限位饲养。保育猪应采用网床饲养设施。
4.2 饲喂与饮水
采用人工或机械饲喂设施,自动饮水设备。
五、猪舍建筑
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砖混或砖木结构。猪舍形式应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封闭式猪舍。
5.1 猪舍形式
猪舍的屋顶形式应采用双坡式屋顶。猪舍净高度不低于2.7米。
5.2 猪舍地面
猪舍内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作1%-3%的倾料斜,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5.3 猪舍方位
猪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偏东15度以内为宜;猪舍间距控制在10~15米为宜。猪舍距离围墙8~10米。
六、卫生防疫设施
猪场四周建有围墙或防疫沟,并有绿化隔离带,猪场大门入口处设消毒池。
6.1 防疫措施
生产区入口处设人员更衣淋浴消毒室,在猪舍入口处设地面消毒池。
6.2 种猪展示厅与装猪台
种猪展示厅和装猪台设置在生产区靠近围墙处,出售的种猪只允许经展示厅后从装猪台装车外运,不可返回。
七、环境保护
猪场粪污宜采用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7.1 粪便污水处理
新建猪场必须与养猪场同步建设相应的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
7.2 场区绿化
场区绿化应结合场区与猪舍之间的隔离、遮阴及防风的需要进行。场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
通过科学规划与建设,养殖场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养殖场将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