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选址,合理规划
一、科学选址的重要性
养殖场选址是养殖成功的第一步。理想的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等因素。据相关数据显示,科学选址的养殖场,其生产效率可提高20%以上。
二、合理规划的关键要素
1. 温度控制
猪的饲养适宜温度范围,取决于猪的品种、年龄、生理阶段、饲养条件等多种因素。育肥猪最适宜温度,可根据公式:T=0.06W+26来计算。如体重100公斤的猪,最大增重速度的适宜温度为20℃。
2. 湿度管理
湿度大,猪的抗病力减弱,有利于病源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当相对湿度由45%长高到95%时,猪的日增重下降6%-8%。在气温11℃-23℃,相对湿度50%-80%时,对猪的肥育效果最好。
3. 气流调节
热天,气流有利于蒸发散热,猪舍要多通风换气。冷天,气流增强猪的散热,加剧冷的程度。当气温4℃-19℃时,不受气流影响的猪同经常受气流影响的猪相比,采食量小25%,增重快6%。冬天猪场的气流速度每秒0.1米为宜,最高不要超过0.25米。
4. 采光度
光照的强弱对猪的代谢有明显的影响。适当减弱肥猪的光照强度,可使饲料利用率提高3%,增重提高4%。
5. 圈养密度
提高饲养密度,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空间,降低养猪成本。而降低密度,保证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空间,可以减少饲料的摄取量,并可减少因空间狭小而引发的恶癖如随处排粪尿、咬尾等问题的发生。因此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6. 地面坡度
猪只吃、睡、拉三角定位,便于栏舍清洗消毒,又不积水。栏舍地面从吃、睡的地方要向拉屎撒尿之处有一定的坡度。
7. 栏舍宽度
猪栏的长宽比例要合理。若猪栏长度大,宽度小,不利于猪的活动生长。猪舍建设形状越接近正方形越符合猪的行为需要。
三、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养殖过程中,要始终贯穿“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科学选址、合理规划,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环境污染。预计在未来5年内,我国养殖行业将实现绿色转型,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科学选址,合理规划是养殖场建设的关键。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已经对养殖场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共同推动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