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养殖安全隐患频发,防控体系亟待完善
作者:农科精灵•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6
一、养殖安全隐患频发,形势严峻
随着集约化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成为制约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安全事故频发,给养殖户和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养殖安全隐患防控,完善防控体系刻不容缓。
二、养殖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1. 免疫程序不规范
一些养殖户认为,只要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畜禽就安全了,消毒不消毒并不重要。实际上,免疫并非万能,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免疫程序只是生物安全措施的关键步骤之一。
2. 消毒药使用不当
消毒药轮换使用是避免抗药性发生的重要措施。然而,消毒药是否轮换使用取决于其杀菌机理。穿透性杀菌方式消毒药不易产生耐药性,而接触性杀菌方式消毒药则易于产生耐药性。因此,消毒药轮换应遵循的原则是:根据畜牧场面临的生物安全情况确定。
3. 清洁与消毒措施不到位
一些养殖户认为,高压水冲洗房舍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清洁效果,再配合彻底的消毒即可高枕无忧。实际上,高压水只能冲走附于舍内表面的有机物,排除至舍外,对其它车间或整个生产区带来新的污染。舍内墙面、设备表面的生物膜仍会持续对生产产生不良影响。
三、完善养殖防控体系的策略
1. 加强生物安全意识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养殖户的生物安全意识,使其了解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
2.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不同畜禽的免疫应答特点和疾病发生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免疫效果。
3. 优化消毒药使用策略
根据消毒药的杀菌机理,合理选择消毒药,并制定轮换使用方案,避免抗药性发生。
4. 完善清洁与消毒措施
采取多种清洁与消毒措施,确保养殖环境清洁、卫生,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5. 强化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养殖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推广绿色、环保的养殖技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预测与展望
随着养殖行业对生物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养殖安全事故将得到有效遏制。未来,我国养殖业将朝着生态化、绿色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欢迎您用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