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猪疫苗接种,注意避高温、空腹、应激
夏季猪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夏季气温升高,对猪场的疫苗免疫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疫苗防控作为猪场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较高,高温环境更易让生物制品失效、甚至出现免疫安全性问题。
疫苗的使用、保存、运输
在对猪只进行疫苗免疫前,一定要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确认,只对健康猪实施免疫接种。疫苗使用前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是否在有效期内,并严格按照使用要求进行免疫。
免疫前,注射器、针头一定要清洗干净,并高压或煮沸消毒。注射部位严格消毒,部位要准,动作要轻快、用力要均匀,不能粗暴对待被免疫仔猪。
疫苗贮存:灭活苗冷藏保存,不能冷冻;活疫苗冷冻保存;疫苗回温:从冰箱拿出的疫苗要恢复到室温再进行免疫,稀释液温度要尽可能接近疫苗温度才进行稀释,预防温差过大。
疫苗使用:所有的疫苗在保存、运输、稀释、使用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高温环境,疫苗稀释后要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
疫苗免疫安全性处理措施
一般反应:对免疫猪只出现出血、“出汗”、轻微体温升高等轻度临床症状,除需进行必要的疫苗补免外,一般可不进行处理,2~3天后自行康复。
过敏反应:对出现呼吸加快,皮肤发紫,口吐白沫,后肢不稳或倒地等过敏反应,可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毫升/头,30分钟后根据情况,可再注射1次;也可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毫克/头。
急性反应:对免疫后出现急性过敏反应、休克等严重情况时,除迅速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磷酸钠等药物外,还可迅速采取针刺耳尖、尾根、蹄头、大脉穴放血疗法,并将过敏猪只放置安静、通风处。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疫苗作为猪场的特殊商品,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科学、正确、规范的保存、运输和使用,才能真正做到“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避免出现免疫应激的反映,严格筛选用有品质保证和良好口碑的厂家产品。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保障环境健康。
预测与验证
随着科学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猪场疫病防控将更加高效、安全。欢迎广大养殖户用实际体验验证我们的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