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母猪产仔提升策略,创新养殖技术
作者:种植达人秀•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19
母猪产仔性能提升策略解析
母猪产仔性能是养殖行业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养殖效益。本文将深入探讨母猪产仔提升策略,旨在为养殖户提供创新养殖技术,助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母猪产仔性能表现
从国际数据来看,发达国家母猪产仔性能表现优秀。以美国Whiteshire Hamroc种猪场为例,King David384-8母猪的母系记录3胎平均产活仔数达15.3头。加拿大、法国、丹麦等国家的母猪产仔性能也表现突出。
影响母猪产仔水平的原因
疾病因素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如细小、乙脑、伪狂犬等,会严重影响母猪产仔数。
母猪配种体重和背膘
青年母猪第一次配种时体重为125-145kg,P2值为18-20mm时,其5个胎次的生产性能可以达到最佳。
短期优饲
母猪从催情栏挑选出来放到优饲栏饲养,每天增加0.45-0.9kg左右饲料,可以提高排卵数。
首次配种日龄
首次配种日龄在230至240时产总仔数有12.92头,产仔数最大。
后备母猪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配种时要求满足一定条件,如体重、背膘、日龄等,以满足妊娠、哺乳阶段的生产性能。
促发情措施
保证母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每头母猪有3.5平米的栏舍空间,有利于母猪发情和增加产仔数。
哺乳期母猪体重变化
哺乳期每失重10KG,下胎产仔减少0.5头。
母猪产仔性能提升策略
优化品种选育
引进国际优秀品种,结合本地品种进行选育,提高母猪产仔性能。
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饲养,保证母猪营养均衡,提高产仔数。
疾病防控
加强疾病防控,降低疾病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生态养殖
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母猪产仔性能提升策略是养殖行业的关键。通过优化品种选育、加强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和生态养殖,可以有效提高母猪产仔性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欢迎您用实际体验验证这些观点,共同推动养殖行业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