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鸡群沙门氏菌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策略
一、我国种鸡群鸡白痢血清学调查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祖代以上种鸡场的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要达到净化标准;到2020年,全国所有种鸡场都要实现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净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种鸡群鸡白痢血清学调查,旨在为我国种禽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我们对部分曾祖代、祖代种鸡场进行了鸡白痢抗体检测,结果并不理想。2012年,很多种鸡场开始了净化工作,部分曾祖代种鸡场鸡白痢抗体阳性率为0,但祖代种鸡场仍然有部分鸡出现鸡白痢抗体阳性。此外,我国地方品系基因库鸡白痢抗体阳性率很高,这与地方品系鸡的饲养模式密切相关。
2011年至2013年,我们对曾祖代、祖代种禽场和地方品系鸡进行了鸡白痢阳性率的比较。从表1、2、3可以看出,曾祖代种禽场除了2011年检测阳性率较高外,2012年至2013年检测结果都比较好,阳性率为0;祖代种鸡场持续保持鸡白痢抗体阳性,但整体阳性率处于降低的水平,局部鸡场可能出现了反弹;家禽基因库鸡白痢抗体阳性率保持在很高的水平。鸡白痢抗体阳性率整体处于下降水平,但是在这些种鸡群中存在ALV、REV等不同病原的两重或多重感染。
年份 | 曾祖代种禽场 | 祖代种鸡场 | 地方品系鸡 |
2011年 | 20% | 10% | 30% |
2012年 | 0% | 5% | 20% |
2013年 | 0% | 2% | 10% |
截止到2014年8月8日,我们对全国种鸡群的最新调查显示,检测17个祖代种鸡场血清样品2,550份,总体阳性率为0.43%;检测27种地方品系鸡血清样品1,526份,总体阳性率16.9%。
二、鸡白痢防控策略建议
1. 加强种鸡的检疫与净化工作
目前,尚没有类似鸡白血病的经典标准净化程序。部分地区按照鸡白血病净化程序开展鸡白痢净化:出壳雏鸡胎粪检测和淘汰;六周龄育雏后期采集血清抗体检测和淘汰;23~25周龄留种鸡开产初期检测和淘汰;40~45周龄留种前检测和淘汰;种蛋的选留和孵化。
2. 严格消毒
孵化场要对种蛋、孵化器和其他用具进行严格消毒。种蛋最好在产蛋后2小时就进行熏蒸消毒,防止蛋壳表面细菌侵入蛋内。
3. 加强饲养管理
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应严格控制。
4. 用药策略
及时投药预防,在鸡白痢沙门氏菌流行的地区,雏鸡出壳后可饮用2%~5%乳糖。不随意用药,按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三、分析与展望
从连续3年的检测结果来看,我国种禽场鸡白痢等疫病净化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建议政府部门依据规划,并结合单病种疫病净化工作实施方案和评估考核管理办法,并选择指导祖代以上种禽场净化示范,逐步推进企业开展疫病净化工作,实现正向种源净化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