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滑液囊支原体发病机理复杂,防治需综合措施
亲们,咱们养鸡的可真是辛苦,这不,最近鸡滑液囊支原体这个家伙又来捣乱了。它这病在咱们家禽界可是个麻烦精,白羽肉鸡、国鸡、种鸡、蛋鸡都成了它的目标,尤其是对蛋鸡和种鸡,那可真是打击大了。尤其是在生殖系统发育期,对后期的产蛋性能影响更大,这可真是让咱们这些养殖户头疼不已。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又称传染性滑膜炎,它主要侵害关节的滑液囊和腱鞘,让鸡儿们的关节、腱鞘和爪垫都肿了起来,还有胸部囊肿。症状也是挺明显的,比如精神不振、眼窝深陷、鸡毛炸耸、关节肿胀、喜卧、食欲下降、生长停滞、消瘦。最典型的就是跗关节和跖关节肿胀、跛行,甚至变形,胸骨囊肿,腱鞘炎和骨关节炎,关节腔里还有黄色的或灰色的渗出物,黏糊糊的,时间长了就变得混浊,最后还可能变成干酪状。
一、中兽医理论看滑液囊支原体发病原因
咱们中兽医把它归为痹病,有湿热痹和湿寒痹两种。按照中兽医的理论,肝肾先天不足是发病的根本原因。肝肾不足,血液运输不畅,筋骨长期失于濡养,关节屈伸不利,疼痛。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不足筋骨软弱无力,肝属木,肾属水,水不涵木,进一步影响肝脏功能,所以肝肾先天不足是鸡滑液囊支原体发生的根本原因。
肝肾后天失养是鸡滑液囊支原体反复发作的诱因和产物。肝肾不足更容易受外邪而发病。滑液囊支原体的发病既有内因,也不能忽略外邪的重要性。机体内肝肾不足,肝肾失养,使得机体更容易气血亏损,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风寒热湿“淫邪”更容易入侵,肝肾亏损或失养腠理不固,与外邪合而为痹。外邪入侵,日久入脏,形成痰淤产物,痰血痹阻经络,久病入络,痰淤互结困遏于局部关节形成关节肿胀,滑液囊支原体关节腔内的内容物实际上是痰淤等病理产物。这也符合滑液囊支援体的临床发病特点,即使我们检测“阳性”的鸡群,如果没有应激因素,一般不发病。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寒冷、潮湿为罪魁祸首,季节交替、环境突变以及久处湿热坏境多为发病诱因。这几种情况刚好符合“淫邪”入侵的环境,注射油苗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使肝肾失养,造成发病率增多。
补肝益肾在滑液囊支原体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滑液囊支原体发生发展既有外邪诱发,又有内因的起决定性作用。五脏六腑的功能的正常发挥才能使机体能够战胜疾病,尤其是肝肾两脏在滑液囊支原体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所以滑液囊支原体的治疗方案在于内补肝益肾,舒筋活血,化瘀通络,使筋脉得到血液的正常的濡养,荣则通,通则不痛;外清淫邪。因此,在滑液囊支原体预防和治疗中扶正更为重要,补益肝肾的不足,以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反复发作。
二、当前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
1.高蛋白、高能量饲料、高钙饲料伤肝肾。一味的追求高生产性能,造成肝肾受损失养或者不足为内因也是主要的原因。
2.预防治疗滑液囊支援体的时候大多数兽医和养殖企业都会大剂量选择抗生素如:盐酸多西环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金霉素等。抗生素苦寒伤肾,胃,导致肾精不足,水木不涵,肝肾失养。
3.雏鸡早期出现的滑液囊支原体与肝肾先天不足有关系。“肝肾为先天之本”,“肝肾先天不足是痹病发生的根本”,所以只要雏鸡阶段发生滑液囊支原体,即使治好后期也会反复发作或零星出现,因为先天不足很难弥补。
4.雏鸡两周前或者在3-6周蛋鸡内脏器官发育最快的阶段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苦寒类中药或者感染慢性消耗性病。造成肝肾发育不良,引起后天“肝肾失养”因此这两个阶段的发病率也是很高的。
5.蛋鸡或种鸡8-12周是骨架发育最快的阶段,饲料配方在这个阶段对磷的添加比例增大,肉鸡的二段料阶段偏重于骨架发育,高钙磷饲料肝肾负担过大,也会造成这些阶段发病率增加。
6.蛋鸡16-22周,髓固储存期和产蛋爬坡期,肝肾超负荷运转,肝肾脏容易失养,也会引起发病。
三、构建滑液囊支原体的综合防治体系
1.雏鸡阶段为弥补肝肾先天不足,开口可用“芪贞增免颗粒”——黄芪:补脾肾肺三气,培本固元,充盈正气;淫羊藿:走肝肾二经,强筋骨、温补肾阳以利水湿;女贞子:滋阴,补肝肾,清虚热。三药合用扶正培本,温肾滋肝,健脾补中。“肝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秀”滋肝补肾可以强筋壮骨,健脾补中可以增强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减少痰饮滞留关节。
2.鸡滑液囊支原体的“阴性”鸡群,定期使用“芪贞增免颗粒”滋补肝肾可从根本上增强机体对“淫邪”的抵御能力。种鸡企业使用定期使用能够有效降低雏鸡因先天肝肾不足引起的早期滑液囊支原体的感染。
3.雏鸡2周龄前尽量减少抗生素和苦寒类中药的使用。抗生素苦寒和苦寒类中药伤肾,胃。另外在蛋鸡或种鸡3-6周,8-12周,以及16-22周注意肝肾功能的保健。
4.发病鸡群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滋肝补肾。敏感的抗生素可杀灭支原体,但是同时因苦寒伤肾,因此一定要同时注意肝肾功能。滋补可选择:芪贞增免颗粒、六味地黄散;“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所以通肾利水可用“五苓散、八正散”或“苍蓝口服液”等。
5.中兽药的治疗方案:
按照中兽医的理论属于痰淤水湿郁结于关节所致,湿热痹症或者湿寒痹症。
5.1.湿寒痹:应该温补肝肾之阳,“芪贞增免颗粒”;或者用“乌头汤”、川乌6克)。
5.2.湿热痹:
5.2.1湿重于热以化湿为主可选择“三仁汤”。
5.2.2热重于湿以清热为主可选择“茵陈蒿汤、肝胆颗粒、葛根连黄汤、黄连解毒汤”等进行治疗。
5.3.外感引起的:应根据情况选择,“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等进行治疗。
另外根据中医的“同气相求”的道理,植物的枝丫会行走机体四肢,在上术方案中可酌情加入“引经药”促使药物快速达到关节腔,湿寒偏多可加桂枝,其他可加桑枝或紫苏旁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