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蛋鸭产蛋下降:饲料营养失衡、环境应激、疾病感染

一、产蛋危机 自2011年11月起,我市的蛋鸭养殖户们开始纷纷抱怨,他们的蛋鸭产蛋率出现了让人忧心的下滑。下降幅度各不相同,有的达到了20%,有的甚至高达45%,严重者甚至绝产。令人奇怪的是,这些鸭子的精神状态、粪便情况都还正常,采食量虽有减少,但呼吸道症状轻微,个别鸭子到后期甚至瘫痪、绝食而死,让人摸不着头脑。 二、症状揭秘 症状一:初期的隐忧 病鸭初期会出现咳嗽、流鼻涕、精神不振的症状,部分鸭子的采食量减少,有个别鸭子的体温甚至升高到42℃以上。紧接着,产蛋率开始急剧下降。此时,病鸭的羽毛蓬松,尾羽下落,打蔫,双眼闭目呆立。产下的蛋壳颜色发白,还有沙壳蛋、畸形蛋、软壳蛋等。 症状二:后期的挣扎 患病后期,病鸭会排出黄白绿色、腥臭味稀便,行走无力,食欲废绝,常因消瘦而死亡。这一阶段,鸭子的生产性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综合救治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以期恢复鸭子的产蛋率。以下是几种治疗方案的详细描述: 1. 硫酸粘菌素+病毒药+中药扶正解毒散。连续使用4天,咳嗽症状有所减轻。 2. 林可霉素+大观霉素可溶性粉+蛤蟆粉+中药。连续使用3天,咳声和粪便情况有所好转。 3. 硫酸丁胺卡那可溶性粉+抗病毒药+中药清瘟败毒散。连续使用3天,产蛋率不再下降,死亡鸭只减少。 4. 阿莫西林+黄芪多糖+中药。连续使用3~5天。 5. 对于患病较重的鸭只,应隔离饲养,对症治疗或者淘汰。如高热的鸭只可注射复方水杨酸钠注射液、氨基比林、巴比妥和米诺环素等,注射药物一定时间后,鸭只食欲明显提高,个别患病严重的应淘汰。 治疗及时的鸭子,产蛋率不再下降,精神和食欲均有改善。20~30天后,产蛋率上升,最高可达72%~80%左右。后期加强鸭场内外卫生消毒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投用药物预防,中西药交替应用,最好选用中药预防。定期搞好免疫监测,有计划做好疫苗接种免疫工作。 四、病因剖析 引起产蛋率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为鸭群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细心管理,严格防疫,避免疾病的发生,减少损失,最大程度地提高蛋鸭的生产性能。 本次发生产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鸭舍内通风不良。由于养殖户缺乏经验,过分注重保温,导致鸭舍内密不透风,有害气体含量增高,从而使鸭群中毒影响产蛋。久而久之,还诱发了呼吸道疾病,使鸭的产蛋率下降甚至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提醒广大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温度和通风同样重要,不可顾此失彼。 五、经验分享 在长期的养殖实践中,我了一些关于蛋鸭养殖的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营养均衡。饲料营养失衡是导致蛋鸭产蛋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殖户应根据鸭子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营养均衡。 2. 注意环境卫生,加强通风换气。良好的环境卫生是保证蛋鸭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关键。养殖户应定期清理鸭舍,保持通风换气,降低有害气体含量,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3. 严格防疫,预防疾病传播。疾病感染是导致蛋鸭产蛋率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养殖户应加强防疫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防止疾病传播。 4. 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减少应激。饲养密度过大,容易导致鸭群拥挤,增加应激反应,从而影响产蛋率。养殖户应根据鸭舍面积和鸭子的生长阶段,适时调整饲养密度。 蛋鸭产蛋下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只有做好饲养管理、防疫工作,才能保证蛋鸭的生产性能,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收益。

蛋鸭产蛋下降:饲料营养失衡、环境应激、疾病感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