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中草药调节畜牧肠道菌群,优化养殖环境

随着微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中草药在调节畜牧肠道菌群、优化养殖环境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中草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而且在维护生物微生态平衡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本文将从疾病与肠道菌群状态的关系、中草药对肠道菌群的调理作用、肠道菌群对中草药的代谢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草药调节畜牧肠道菌群,优化养殖环境

疾病与肠道菌群状态的关系

在研究疾病实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正常菌群的失调。这种失调包括微生物群位置的改变、数量的改变以及菌种的改变等。微生态学认为,病原菌感染或其它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生物体的微生态平衡由生理性组合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引起。

肠道正常菌群对宿主的作用主要有:构成生物屏障,拮抗外袭致病菌的人侵、定居;合成维生素、叶酸等营养物质,产生消化酶参与机体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消化、吸收及代谢;提高宿主的免疫力,尤其是肠黏膜免疫力;减少机体肠道对有害物质的吸收。当动物处于应激、饲料突变、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由外来致病菌感染、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腹泻等病理状态时,常常会导致肠道菌群异常。尤其当机体胃肠功能异常时,肠道的微生态系会受到严重破坏,大肠杆菌等条件性病原菌大量增殖,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等益生菌数量显著下降;菌群失调又反过来通过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机体免疫力,削弱肠道的屏障功能,进一步加重疾病。

中草药对肠道菌群的调理作用

人们日益认识到治疗疾病过程中维持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鉴于抗生素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人们开始将目标转向中草药。中草药来源于天然植物,成分众多,除含有具有直接医疗价值的有效成分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糖、脂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这使中草药,尤其中药复方具有多种药理效应。中药经口服进入胃肠道后, 同位于胃肠道的常在菌群接触,影响常在菌群的状态。大量研究表明,中药能够有效地调节患病动物胃肠道的微生态失调状态。

中草药对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田烨等采用自制的中药多糖合剂治疗林可霉素引起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结果该多糖合剂可有效扶植小鼠肠道中的双歧杆菌生长,控制腹泻症状。杨景云等观察中药扶正口服液对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发现扶正口服液能够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生长,调整菌群失调,并认为其机制与正常菌群代谢产物挥发性脂肪酸增多有关。任光友等用四君子汤纠正大黄灌胃制造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结果四君子汤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具有明显的增菌作用。

中草药调节畜牧肠道菌群,优化养殖环境

马淑霞等观察黄茂复方制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对糖尿病大鼠的菌群失调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石学魁等用黄连水煎剂调整抗生素性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肠球菌、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4种有益菌的数量均增加并恢复正常。聂清等用中药三补调整抗生素引起的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肠道菌群,收到满意效果。

肠道菌群对中草药的代谢作用

随着对中药药效学、动力学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认识到中药在机体内药效作用的发挥中,肠道菌群有着重要作用。现代分子药理学研究认为,中药临床效应的分子基础是中药活性分子群。有别于中药活性成分,中药活性分子群主要是指中药口服后经消化道进入血液,发挥直接药理作用的分子群;而中药活性成分则多指在实验过程中能对某种药理指标产生作用的成分。

中草药调节畜牧肠道菌群,优化养殖环境

肠内菌群对药物的代谢途径主要是分解反应,使药物的相对分子量减小,极性减弱,脂溶性增强,药效或毒效增强。临床某些西药也只有经过肠内细菌的代谢活化,使其从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前体转变为活性更高的有效成分后方能发挥药物的药理价值。肠内菌对成分复杂的中药的代谢作用更为重要。

日本学者最初认识到肠道菌群对中药的代谢作用。田中茂等认为,在不同“证”条件下,机体的肠道菌群状况不同,引起口服中药的代谢、吸收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血中药物浓度。他们给予不同程度实证便秘患者口服三黄泻心汤,并测定血清中大黄酸浓度,结果血中大黄酸浓度峰值,严重实证便秘患者高于轻型实证患者。

展望

尽管中药与微生态学关系的研究已经起步,但目前研究还停留在中药对有益菌的增殖、对条件性病原菌的抑制。正常菌群对中药是否具有代谢作用,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是否增强等方面,尚缺乏对两者间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如中药通过何种途径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调状态,其分子机理是什么?细菌的哪些具体的酶对中草药中哪些具体成分起主要代谢作用?尤其对通过肠道菌群的代谢后,某些中药毒性增强的问题目前还知之甚少,今后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弄清口服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吸收,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及残留,更加安全的使用中药,开发出新型的中药制剂。也有助于拓宽治疗思路,从调整菌群平衡方面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大量微生态调节剂,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菌群失调症,这类制剂主要包括益生菌、益生素、合生素3大类,而中多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的应用还未被大规模开发。随着人们对中药与微生态关系研究的逐步深入,中药微生态调节剂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