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H9疫苗免疫途径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国林 赵全兴 李梅 马建平 杨欣欣 汪冉 刁有祥
前言:说起禽流感,那可是让咱们养殖户头疼不已的“大魔头”。这禽流感,就跟咱们说的“感冒”似的,不过它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轻则让鸡鸭们咳嗽不停,重则可能致命。自从1878年首次在意大利爆发以来,这禽流感就像一个“坏小子”,四处乱窜,给全球的养禽业带来了不少麻烦。既然没有特效药,那咱就只能靠疫苗来保驾护航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禽流感H9疫苗的免疫途径,看看哪种方法最靠谱。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动物
我们选用了600只1日龄的健康海兰褐蛋鸡,这可是从泰安东岳种禽有限公司精心挑选出来的。
2. 试验材料
为了这次试验,我们准备了96孔V型微量反应板、移液器、生理盐水、1%鸡红细胞悬液等工具。禽流感H9亚型血凝抑制试验抗原是由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而禽流感灭活疫苗则是从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的。
3. 试验动物的分组
我们把600只鸡分成了A、B、C、D、E五组,每组120只。A组是空白对照组,B组是颈部皮下注射组,C组是胸部肌肉注射组,D组是翅根部肌肉注射组,E组是腿部肌肉注射组。在45日龄和95日龄,我们分别给这些鸡注射了禽流感灭活疫苗0.5mL。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我们还在相同的环境下,用同样的饲料进行饲养,并且按照相同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预防。
4. 抗体水平检测
我们使用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的方法来检测鸡的抗体水平。每隔3天,我们会随机选取15只鸡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然后根据HI法检测鸡的抗体水平,最后根据平均值绘制抗体消减曲线。
二、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防疫部位下的禽流感抗体滴度如图1所示:
在45日龄免疫禽流感H9亚型疫苗后,D组抗体上升速度最快,57日龄达到了阶段性最高值,为8.2 log2。而B组抗体上升速度最慢,这主要是因为肌肉注射吸收速度快,产生抗体也快,而皮下注射疫苗吸收缓慢而均匀,产生抗体比较慢。到了57日龄,B、C、D、E组的抗体水平基本一致,抗体曲线变化相吻合,而且抗体水平一直维持在61og2以上。72日龄以后,E组抗体滴度平均值最高,而且比其他组高0.5~2.0个滴度。B、C、D组的抗体水平比较稳定,均匀度也较好。
三、讨论
通过45日龄、95日龄两次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腿部肌肉注射的效果最好,抗体滴度比颈部皮下、胸部肌肉、翅根部肌肉三种注射方式都要高。而颈部皮下、胸部肌肉、翅根部肌肉三种注射方式的免疫效果基本一致。
综合分析整个试验,我们发现,除了腿部肌肉注射外,其他防疫部位都注射了两种以上的疫苗。而且,每个部位吸收疫苗的能力是有限的,频繁防疫和疫苗剂量过大都会影响疫苗的吸收效果。这就提醒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要熟练掌握各种防疫手法,不能因为省时省力而每次都注射在同一部位,这样不利于疫苗的吸收,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在整个蛋鸡的饲养过程中,疫苗免疫需要做统筹的安排,尽量不要在短期内同一部位重复注射;同一部位的油苗注射应低于3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