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鸡群管理,严格消毒
鸡场管理攻略:严防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消毒工作不能少!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这个听起来就让人头疼的疾病,在我国肉鸡群中可是闹得沸沸扬扬。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肉鸡因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导致的损失高达数亿元。所以,加强鸡群管理,严格消毒,是每个养鸡人必须面对的课题。下面,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一、病原揭秘:了解敌人,才能更好地战胜它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体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这个病毒形态多样,但大多数为球形,直径约为80~120纳米。它能在10~11日龄的鸡胚中生长,经过多次传代后,可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对常见消毒剂敏感,1%来苏儿溶液、1%福尔马林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及70%乙醇3~5分钟即可将其灭活。
二、流行特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鸡从呼吸道中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鸡。此外,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也可经消化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营养不足、密度过高、舍温过低、气候突变、寒冷、通风不良或应激等可诱发本病。各日龄的鸡均可发病,但以雏鸡危害最为严重。
三、临床症状: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日龄多集中在2~8周龄,典型的症状呈二相性。第一阶段有短期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包括啰音、喷嚏、咳嗽等。第二阶段开始排灰白稀粪,后躯及泄殖腔周围常被粪便污染、病鸡食欲减退、渴欲增加、精神不振、羽毛粗乱、脱水、全身衰竭。
四、病理变化及诊断:精准判断,科学治疗
病鸡爪干瘪,鼻腔有粘液,喉头、气管及支气管黏膜水肿增厚,可见轻度出血。肾脏高度肿胀、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变粗,内充满白色尿酸盐,俗称“花斑肾”。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要借助于病毒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测方法。
五、免疫防制: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疫苗的选择: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复杂且相互之间交叉保护力弱,临床上在某一地区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保护力很好的疫苗,对另一地区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能没有保护作用。所以,用疫苗前必须掌握当地疾病流行的病毒血清型,并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抗原性一致的疫苗品系。
使用注意事项:活疫苗免疫最好采用滴鼻或点眼的免疫方法,有利于局部抗体的产生。免疫操作时要注意,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水中衰减快,疫苗稀释后必须在30分钟内滴完。
免疫程序的制定:制订免疫程序时,应根据本病在当地的流行状况、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的特点、鸡群母源抗体水平等来决定,以便选择适当的免疫时间,有效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
六、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鸡场要全进全出,平时做好带鸡消毒工作,减少环境中野毒的数量。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持鸡舍内温度、湿度,合理通风,同时要提供优质全价的饲料,提高鸡群体质,增强鸡群抗病能力。
加强鸡群管理,严格消毒,是预防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国肉鸡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