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需关注疫病防控,提升养殖环境与生物安全
哎呀,养鸡这行当,可不是件容易事儿。最近这鸡病疫情,那叫一个严重,特别是那商品肉鸡,不少鸡场提前就给赶出来了。出的栏鸡,成活率那叫一个惨淡。要说这鸡病,最大的难题还是那个气囊炎。这气囊炎,简直就是养鸡业的头号杀手,一到30天以后,这鸡群就开始出现这个问题,只能无情淘汰。治疗起来难度大,成本高,经济利益受影响啊。今天,我就来聊聊这鸡病防控和养殖环境与生物安全的话题。
咱们得看看这鸡病的主要症状。总的来说,就是大肠杆菌、气囊炎、包心、包肝。细说起来,有这么几种情况。比如说,雏鸡质量不好,前期卵黄吸收不良,30天左右的鸡还会出现这种情况。10天前表现为气囊混浊、心包积液、腺胃稍肿、肾肿,但不是花斑肾。14天左右免完法氏囊后,问题就来了,严重的气囊炎、包心包肝、腹膜炎。这样的鸡淘汰率很高,治疗起来难度大。再比如说,前期看鸡苗质量还可以,14天以前甚至20天以前鸡群还可以,但是免完21天新城疫后,鸡出现问题,刚开始也是气囊混浊,后期发展为严重的包心包肝。这气囊炎,简直就是让人头疼的元凶。
那么,引起气囊炎的主要病原有哪些呢?翻开禽病学,我们会发现引起气囊炎的病原主要有大肠杆菌、支原体、禽鼻气管鸟杆菌、绿脓杆菌。很多人都在分析禽流感、传支这些病毒性因素,但是这两种病毒均不会造成气囊炎症状。大肠杆菌不容易感染气囊,除非那些气囊以前被MG单独入侵,或同传支或同新城疫病毒联合入侵过。也就是说,大肠杆菌造成的气囊炎,必须有MG或传支或新城疫的帮助下才可以。至于鸟杆菌,目前的症状与这一病菌在某些地方是很相似的,比如说刚开始的单侧的气囊炎、肝脏的肿胀、心包腔内的液体,但是对这一病菌还是处于一种研究状态。绿脓杆菌会造成气囊的混浊、增厚,主要是发生在雏鸡,而且是孵化因素造成的。至于禽流感,在病学中找不到沾边的事。
鸡群都有心包积液的症状,造成心包积液的除去上述和气囊炎同样的病菌外,还有就是沙门氏菌。在鸡病症状的描述里面提到的鸡苗质量的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沙门氏菌以及绿脓杆菌的感染。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这一部分鸡在治疗起来难度是相当大的。也就是说现在孵化出的鸡群要么种鸡群出现问题,要么孵化出现问题。而且现在是无论国内知名较大的大公司,还有一些小场孵化鸡苗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种鸡场沙门氏菌得不到净化,鸡苗中带菌,难以根除,造成卵黄吸收不良,而味吸收完的卵黄会在体内产生大量的病原菌,而药物是不可能达到所在的部位将其溶解掉的。再就是很多大公司为满足其生产量,从不同的地方调运种蛋,而这部分种蛋卫生状况相当差。所以我们呼吁种鸡场,要负责任,否则肉鸡越来越难养。
那么,我们总得有个解决的办法吧。新城疫、传支、流感我们免疫,但是免疫的鸡群照样发病。疫苗的作用呢?我们把大量的精力开始放在了用药上。到鸡场的都是药场的,养鸡的所请到的,也只能是药场的。偶尔有个专家、教授去了,还带个“秘书”,卖药的。而现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种鸡场不负责,疫苗不负责,也就只能找药了。药场的到了提出管理的问题,养鸡的不承认,说药场的药不行。于是都开始推责任。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养鸡的。
现实一点,大多数养鸡的不能选择到优质鸡苗,源头得不到保证,疫苗认知相当欠缺,多少还懂点药。我们最后只能说点药了,选择体内药物代谢时间长的,对肾负担作用小一点的,能够对全身感染作用明显的。比如说多西环素、粘杆、左旋、阿莫西林类的。而且剂量要足,大多数情况下,药量不足,不能控制病情的发生。最科学的计算方法是根据鸡的体重进行用药,而不是很简单的用饮水量。再就是配上一些中药方,真正的中药提取物是最好的了。当然中药的质量是五花八门,选择是要甚重的,不能只捡便宜的。
一下:针对现在的气囊炎,我们提前做预防性治疗,效果还是相当好的。但是如果鸡苗有问题,后期引起的问题,治疗起来成本较高。另外,发病规律,大多数鸡群在免完法氏囊后死淘开始上升,法氏囊免疫反应过大,引起鸡的抵抗力下降,建议在免疫法氏囊时加中药,降低其反应。再就是免完二次新支苗,出现问题,建议要甚重免疫。如果有支原体的存在,前景不乐观。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进一步展开谈,但是,我只能说到这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