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家禽流行病动态:防控措施升级

一、近期家禽疫病流行概况

  近年来,我国家禽疫病流行态势严峻,防控形势愈发复杂。特别是禽流感、气囊炎和肌胃腺胃炎等疫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疫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家禽流行病动态:防控措施升级

禽流感仍在流行:

  1.流行情况

  ⑴蛋鸡:

  自2011年10月以来,我国北部省份出现致病性强流感病流行,主要感染蛋鸡、种鸡。进入2012年2月后,该病逐步在我国各个省份传播。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由于接种H5疫苗强度和科学与否,致病性强弱有所不同。发病后,产蛋率下降速度快、幅度大,死亡率高;控制难度大,行业内没有特效产品应对;在控制过程中,使用方案成本高,疗程在9-10天左右。造成我国大部分省份大量淘汰蛋鸡、种鸡;主要表现在东北三省、河北、甘肃、宁夏、内蒙、广东、浙江、福建、山西、河南等地。

家禽流行病动态:防控措施升级

  目前,我国蛋鸡总体存栏下降30%,部分省份下降50-60%;预计近期我国各种家禽雏苗来源趋于紧张化,蛋鸡市场行情低迷期有望压缩区间,提前进入蛋价高位运行。

  ⑵白羽肉鸡、肉杂鸡、青年鸡、肉鸭:

  这类群体感染此类流感病毒后,对禽群危害更大;因为肌胃炎免疫抑制普遍影响,使免疫功能受限,使最终死亡率高成为主要特点。禽群在30日龄后感染本病的基本都提前出栏,尤其在养殖公司、养殖集团更为突出。由于本病对种禽的侵袭、对商品代感染带来的控制难的存在,导致我国肉鸡市场存栏量不增或补栏不及时等观望现象出现。

  2012年2月,我国整体白羽肉鸡存栏率在40-50%,进入3月份补栏稍有增加,约为55-60%。

  1.应对措施:

  ⑴必须做好接种免疫

  禽流感灭活疫苗不能对禽群有很好的防感染保护,但是它可以降低感染发病后严重程度,防止禽群受到毁灭性打击;因此,即使目前的流感变异株出现,但我们接种的疫苗还有较高的交叉保护性,必须认真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肉鸡、肉杂鸡、肉鸭:

  7~14日龄时,用H9N2、H5N1Re-4-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一次,或者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初免;

  2周后,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加强免疫一次。

  •蛋鸡、种鸡等:

  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或选择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对鸡进行免疫。水禽仍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关注变异株H5N1灭活苗的面市,一旦H5N1Re-6株疫苗面市,请 使用期做接种防范高致病流感的主要疫苗。

  建议近期每间隔2个月接种一次,H5、H9同时接种;

  经过大量病例可以看出,接种超过2.5-3个月的禽群,发病后临床症状严重,对生产性能损害严重;

  接种及时、正确的禽群发病相对较轻,控制难度较小。

  ⑵家禽预防保健提升非特异性免疫力:

  ▪排除AIV的隐性感染:

  目前我国AI冻干苗使用尚没有普及,因此,AI油苗接种即使再科学,也没有100%逃脱AIV感染的可能。抗体滴度在9-10 log2,感染后鸡群可以在临床上不出现典型症状,养户看不到感染AIV迹象。另外,AIV属于潜伏型病毒,有时感染后它不呈一个完整的病毒存在于禽群中或环境中;一旦环境条件成熟,机体免疫力降低,病毒便进行大量快速复制,导致感染禽群出现发病,防不胜防。

  ▪提升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性:

  在做好疫苗,建立好禽群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屏障后,我们还要加强禽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只有这“两堵墙”都坚固,才能有效防止病毒的侵袭。因此我们必须定期对禽群进行中药预防保健。如使用“禽畅”和“冰丹”分阶段或长期添加,达到提升加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的目的,从而降低此病的发病率。

“气囊炎”流行

  1、流行情况

  ▪主要患病群体:白羽肉鸡、麻鸡、黄鸡、

  ▪流行形式:AIV并发气囊炎、AIV结核分枝杆菌混感诱发气囊炎、NDV并发气囊炎、部分混感发病。

  ▪流行现状:我国各个肉鸡饲养区都普遍存在,2012年2-5月份这些群体只要出现呼吸道症状,很快或普遍都要诱发气囊炎病变。发病日龄逐步提前至5-13日龄多见。

  2、存在防控误区及应对

  ▪发病初期重视不够:

  由于AIV、IBV、NDV等隐性感染、垂直传播机会增多,导致这些疫病发病日龄提前,混感感染几率增加。由于季节因素影响,在春季鸡群受此类病毒感染发病后,很快就可以诱发气囊炎病变;因此,我们必须有足够认识,尽量及时多注意胸气囊炎感染病变出现。在治疗此类病毒感染鸡群时候,不对气囊炎继发认识,会造成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一旦进入气囊炎病变中后期,给控制AIV、IBV、NDV感染带来极大威胁。成本加大、死亡率高、病程长等会影响饲养成本。在部分地区死亡率高达50-60%。

肌胃腺胃炎流行

  1.蛋鸡种鸡流行情况:

  各地都有发生,并且多呈隐性发病,管理差的禽群严重或早发。主要表现在禽群发病后控制效果差、患病鸡出现“双眼皮”、鸡群消瘦,无名拉稀、拉黑糊样粪便、盲肠粪便排出次数增多、产蛋率缓慢下降、蛋壳颜色浅多部分斑驳样雀斑蛋等。肌胃病变较轻,肠系膜发黑等。种鸡发病后,霉菌毒素可以垂直传播,使雏鸡或胚胎期发病。

  1.白羽肉鸡、肉杂鸡:

家禽流行病动态:防控措施升级

  ⑴流行情况

  ▪发病日龄:1-40日龄

  ▪消瘦、不生长、采食量不增或低于正常指标、饲养周期长,出现严重免疫抑制!病变主要体现在肌胃溃疡或溃烂、腺胃肿大或弛张、肠炎。

  ▪胸腺法氏囊萎缩,造成具备免疫组织免疫淋巴细胞减少;造成家禽免疫缺陷,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功能丧失或明显减弱;导致接种疫苗失败、接种疫苗诱发疾病、抗体持续时间短。病原容易从受损的鼻粘膜、气管黏膜上皮、肠道黏膜进入体液造成感染或发病;给病原侵入带来更多契机。导致家禽难养,效益减少。

  ⑵对策

  定期对蛋鸡、种鸡使用抑杀霉菌药物,如“速治”,程序使用“速状”拌料,应对当下饲料霉菌污染的现象。饲料配方一般这几年已经同质化,没有明显问题;但是,霉菌毒素可以降解饲料内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因此平时在饲料内尽量多添加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对病变控制过程中,同时补充这些营养也不失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希望养殖集团、自养场尽量将此项工作做实做细,提升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