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蛋鸡疫病解析,6月防控策略发布
哎哟,各位养殖户大佬们,咱聊聊咱们蛋鸡养殖的那些事儿。五月一过,夏天就要来了,这蛋鸡疫病也是闹得欢实。据检测云中心搜集的市场信息和检测结果,H9N2这个坏小子,占比竟然从50%左右上升到64.34%,新城疫也从5%左右上升到23.08%。哎呀,这可怎么办呀?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H9N2,北风那个吹,南风那个吹
2012年至2015年上半年,H9N2的抗体水平分析来看,这个坏小子已经不分区域、不分季节地存在了,而且存在的密度很大。这就好比咱们生活中的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一样,成了病毒性背景性病原微生物。H9野毒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占比是很高的。如果饲养管理到位,没有其它的不利因素的影响,鸡群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一旦鸡群受到应激,比如产蛋初期的生理应激、天气气候突变、有害气体的刺激、免疫操作应激、管理应激等,就会引起鸡群发病。
二、严重流感,病程拉长,症状非典型化
5月份,严重流感的检出率突然升高。自从2013年禽流感过后,国家强制免疫H5Re-6-7毒株的疫苗,养殖场因流感的阴影提高了免疫次数。鸡群感染禽流感后,已不再像以前的流感一样出现较高的死亡。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死亡,但日死亡率大概为2-3%,高者可达6%。鸡群采食量轻微下降,个别拉黄绿稀粪,产蛋率有轻微浮动,病程可持续半个月以上,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三、肿头肿脸,成了一大难题
5月份,肿头肿脸的鸡群突然增多。根据送检情况和检测结果,鸡群的肿头肿脸现象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禽流感H9和大肠杆菌混感引起,表现为鸡群有零星死亡,一侧脸肿或两侧脸肿,产蛋率有轻微波动;禽流感引起的肿头肿脸死亡率相对较高,传播较快,鸡只拉黄绿色稀粪;由传染性鼻炎引起的肿脸,传播较慢,零星死亡,多为一侧脸肿。
四、胃肠性疾病,防不胜防
天气变暖,原料和饲料的霉变比例相对而言呈升高趋势。如玉米、花生粕等易发生霉变,其毒素会刺激蛋鸡的肠黏膜和免疫系统,致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肠黏膜的通透性增加。近期蛋价不高,选择低档次预混料或低质量的玉米等因素,会对鸡群的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导致很多鸡群出现肠炎和拉稀便现象。水储存不当或未及时进行清理,水中总菌落数和大肠杆菌数超标,鸡群饮用这样的水会引起鸡群的拉稀等。
根据天气变化和疾病的发病规律和检测经验,6月份禽流感的发病比例不会降低;季节性疾病会大幅度增加如白冠病、传鼻、球虫等;由霉菌毒素、天气热等引起的肠炎问题会呈上升趋势;应对热应激对鸡群带来的影响将成为接下来几个月的主要问题。因此应在以下几个环节做好防疫和管理工作。
一、加大禽流感的防疫密度
据上个月的检测结果,禽流感的发病率不会降低,因此应做好防疫工作,不要再以季节和气候来制定免疫密度,不能随意降低新城疫、H9N2和H5N1的免疫密度,尤其在产蛋期和暑天,最好定期做抗体检测,始终将产蛋期的抗体水平都维持在9以上,极差3以内的抗体水平。
二、做好隔离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
在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不能放松全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隔离区的划分、日常的消毒计划、精心饲养和减少应激,在加大通风量降温的同时也控制好温差,不能因为鸡蛋价位低而降低饲料质量和品质等。
三、严控饲料原料和水质关
随着气候的多变,饲料原料霉变和鸡群饮用水的细菌含量严重超标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球虫病、腺胃炎、肌胃炎、肠炎、肠毒综合症等肠道问题以及蛋壳颜色发白、蛋壳质量下降等输卵管问题也多起来,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从管理的角度采取通风降温的饲养方式,严把饲料原料质量关,妥善保存,饲料中适当添加防霉防腐剂;定期冲洗水线,定期饮水消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