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鸡白痢净化策略,提升畜牧养殖健康水平
哎呀,说起鸡白痢,这可真是让咱们养殖户头疼的一件事儿。虽然它不像禽流感那样来势汹汹,但却是历史悠久,范围广泛,顽固难除。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鸡白痢,看看怎么才能把它给“赶走”,让咱们的鸡群健健康康的。
一、鸡白痢的“新面貌”
记得上世纪80、90年代,鸡白痢可是让小鸡们遭了不少罪,尤其是3周以下的雏鸡,死亡率高的吓人。但现在,单独因为鸡白痢而大批死亡的已经很少见了。但在一些防疫措施薄弱的地方,小鸡们8-10天龄“准时”发病的鸡场还是不少,有的地方发病日龄甚至提前到2天龄。而且,鸡白痢还常常和伤寒大肠杆菌一起“作案”,让小鸡们苦不堪言。
过去,青年鸡得白痢的并不多见,但现在却成了常见病。小鸡们会拉黄绿色稀便或水样便,生长发育不良,肝脏病变最多,严重的还会肝破裂,腹腔出血。成年鸡急性感染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慢性局部感染,比如卵巢等地方形成病变,影响产蛋;有的还会因为卵泡受侵害而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公鸡睾丸也会形成病变,影响种用,还会形成垂直传播。
二、种鸡群的鸡白痢净化,刻不容缓
咱们都知道,鸡白痢是沙门氏菌感染,这沙门氏菌种类繁多,有近2000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很难根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在病雏的肝、肺、肠、卵黄囊及心血中含菌量最多,在健康带菌鸡的肠道最多,主要随粪便排出,形成对环境的持续污染。在外界的抵抗力属中等,多数消毒药可于20分钟左右将其杀灭。在鸡舍或病鸡尸体内可存活3个月以上。
鸡白痢的传播途径有三:经蛋传播、经孵化器感染、经同居感染。在我国,许多地区的鸡白痢阳性率达40%以上;有些地方品种种鸡可高达90%左右,种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良种净化参差不齐。据推测,我国种禽企业所产种蛋至少有50%是沙门氏菌带菌蛋,又由于种禽使用的活疫苗导致的外来病原体污染严重。这就致使下一代次的雏鸡体质和抗病力难测,尤其是鸡白痢、白血病、支原体病等蛋传病在种鸡群内的阳性率普遍较高。
所以说,从根本上说,对于鸡白痢的防治, 应该提到的就是种鸡群的白痢净化。
三、鸡白痢的净化,需要综合进行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有过“两白一支”的净化标准,但由于没有人愿意坚持做,现在两白比20多年前更严重了。按照有关规定,对鸡白痢的检疫是:原种祖代鸡在13周龄进行第一次普检,鸡群产蛋率达到10%时进行第二次普检,以后每隔2-3周抽检一次,直到连续两次检出率低于O.1%时,改为6个月抽检一次:公鸡每个月普检一次,要淘汰所有阳性鸡。
然而,从成本上考虑,谁家也不会这么做!因为种鸡饲养成本高,如果产蛋性能好仅仅隐性感染白痢就淘汰那绝大多数种禽企业只好亏损关门了;目前最常用的就是挑出阳性鸡单独饲养,投喂抗菌药物,待降低带菌水平后再转归按阴性鸡种用。
但是,业内有专家曾指出:投喂敏感药物可明确降低鸡白痢阳性带菌水平,但是不能逆转鸡白痢阳性抗体转阴,也就是不能从本质上净化鸡白痢。据专家的解释,动物机体有四个储菌库,即肠道、泌尿生殖道、鼻咽口腔、皮肤。肠道是最大的储菌库,有很多微生物寄生在肠道可不引起感染症状,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遭受大的外界应激影响时,寄生在肠道的沙门氏菌发生移位进而移生造成机体感染,这就是内源性感染发病。
所以,鸡白痢阳性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是随着外界环境和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鸡群免疫功能的波浪式变化而变化的。并且,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抗生素或抗菌药物能够彻底消除动物体内沙门氏菌或动物环境中的沙门氏菌。这就告诉我们,沙门氏菌的内源性感染不是预防性投药能够阻止的,因而横向传播和垂直传播也不能完全阻止。鸡白痢净化必须持续进行,而且不能只是针对阳性鸡,要阴阳同时进行。
鸡白痢的净化是需几个方面的综合进行才能见效的,极端的淘汰阳性鸡或是极端的靠投喂药物都是事倍而功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