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禽类饲养管理,定期消毒
一 病原
咱们养殖的家禽,要是得了副伤寒,那可就麻烦了。这副伤寒啊,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种类多到超过1000种,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处。常见的有30多种,对家禽来说,最常见的有六、七种。最厉害的就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还有鸭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埃森氏变种等等。 这病菌虽然厉害,但其实也不是无敌的。在60℃的温度下,15分钟就能被杀死。一般的消毒药都能很快杀死它。不过,它在土壤、粪便和水里能存活很久,鸭粪里的沙门氏菌能活28周,土壤里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能活280天,池塘里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能活119天,在饮水中也能活数周,甚至3个月。有些沙门氏菌在蛋壳表面、壳膜和鸡蛋内容物里,在室温下能活8个星期。
二 流行
这副伤寒可不光是家禽会得,鸡、火鸡、珠鸡、野鸡、鹌鹑、孔雀等雉科禽类,鸭和鹅等游禽类,鸽、麻雀和芙蓉鸟等鸣禽类,以及属于不同科属的野禽都能得。鼠类和苍蝇等也是重要的带菌者,对传播疾病有很大作用。这病的发生通常是散发或地方性流行,3周以下的小禽更容易得,症状是急性败血症。 带菌动物是传染疾病的主要来源,粪便里的病原菌会污染周围环境,传播疾病。这病还可以通过种蛋传播,沾染在蛋壳表面的病菌能钻入蛋内,侵入卵黄部分。在孵化时也能污染孵化器和育雏器,在雏群中传播疾病。
三 症状
小禽得副伤寒后,会变得嗜睡,呆立不动,垂头闭眼,翅膀下垂,羽毛松乱,食欲减退,饮水增多,拉水样便,肛门粘粪,怕冷挤堆,喜欢靠近热源。有些还会出现神经症状,比如突然倒地,头向后伸,出现间歇性痉挛等。
四 剖检
剖检时可以看到,小鸡的肝、脾充血肿大,有条纹状或针尖状出血或坏死灶,肺及肾充血。心包发炎,心包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盲肠内含有干酪样物质。成年鸡的肝、脾、肾充血肿大,有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心包炎及腹膜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及泄殖腔炎等。
五 诊断
禽副伤寒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并不典型,而且有很多疾病和它很相似,所以在诊断时,必须应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分离和鉴定病原菌,才能作出确实诊断。在现场检查时, 要调查鸡场的发病历史,小鸡在育雏阶段是否经常死亡。观察鸡群有无症状表现。然后选取病鸡和死鸡作病理剖检,结合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只有分离到沙门氏菌才能确实诊断。 这病和鸡白痢及鸡伤寒很难区分,尤其在发病年龄上和鸡白痢很相似。在禽病防治上,这三种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方法基本相同,但在公共卫生上本病较其他疾病有更重要的意义,因此必要时应送请有关单位作进一步鉴定。
六 治疗
禽场发生副伤寒后,应及时隔离病禽,尽快清除病死禽,进行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每天用聚维铜碘对禽消毒1次,禽舍外运动场用石灰水或氯捷消毒,每2天1次。患禽注射替奥福,按每千克体重5~6毫克,每天1次,连用2~3天。食槽、饮水器都用聚维铜碘按1:1000稀释浸泡消毒后再用,有较好的防鼠效果,防治老鼠污染饲料及饮水。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饲喂3~5天,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紫锥益毒清及富络欣,连用5~7天。可选用土霉素、恩诺沙星、乳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氟哌酸、卡那霉素、强力霉素、磺胺类等药物进行防治。但治愈后的家禽很可能成为长期的带菌者,因此不能用治愈的鸡做种禽。 还可以用大蒜,5克大蒜,50毫升水,将大蒜捣碎后加水混合,每鸡每次滴服1毫升,3~4次/天,连服3天。 中药治疗可用白头翁酊:白头翁100克,炒槐末50克,鸦胆子50克,黄芩50克,苦参50克,黄连25克,黄柏25克,罂粟壳25克,马齿苋25克,甘草5克,大蒜100克。将大蒜捣烂,加白酒300毫升,制成大蒜酊。余药加水900毫升,浸泡24小时,煮沸后用纱布滤汁,混入大蒜酊。饮服,成鸡1~2毫升,雏鸡0.5~1毫升,2次/天。
七 预防
加强禽群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产蛋箱和地面的粪便及时清扫消毒,防止污染饲料、饮水,小禽、成禽分开饲养。 防止小禽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2~3日龄时投服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安普泰、力通、杆菌迪克等,连用3~5天,可有效预防该病。 加强种蛋和孵化育雏用具的清洁和消毒,种蛋外壳切勿沾污粪便,孵化前最好进行适当的消毒。孵化器和育雏器每次用过后必须彻底消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