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蛋鸡疫苗免疫副反应,合理管理
作者:花田墨客•更新时间:7小时前•阅读0
嘿,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聊聊蛋鸡疫苗的免疫副反应这个话题。你知道吗,现在畜禽的免疫工作可是越来越重要,每年进行疫苗接种都成了家常便饭。但在这个过程中,动物出现免疫副反应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妥善处理这个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哦!
疫苗要想产生免疫保护力,就必须刺激动物产生免疫反应。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动物在注射部位和全身通常会有一些轻微的免疫刺激反应。这些反应是由抗原递呈细胞产生各种淋巴因子时动物体内淋巴细胞的聚集而引发的大范围反应,属于疫苗的正常反应。但有时候,疫苗接种到动物体内会产生与免疫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这就被统称为免疫副反应了。而疫苗制备工艺、疫苗免疫间隔、免疫操作、鸡群健康状态都是其诱因。其中,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免疫副反应是养殖户们最关心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蛋鸡常用疫苗的免疫副反应,主要从活疫苗和灭活苗两个方向来谈。
一、活疫苗
活疫苗是通过强毒人工制弱而制成的,制弱方法是使强毒株在异常的条件下生长繁殖,使其毒力减弱或丧失。虽然毒力已经致弱,但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抗原性,并能在体内繁殖。这种疫苗在蛋鸡生产中非常常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问题。1、活疫苗的异种微生物感染
在活疫苗使用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活疫苗会出现异种微生物或同种强毒污染的危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鸡用活病毒疫苗中就曾因污染了鸡毒支原体,导致免疫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时出现严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所以,在选择活疫苗时,我们要选用正规厂家SPF鸡胚生产的疫苗,并要求生产厂家提供外源病原的检测报告。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可以在接种前对疫苗进行外源病原的检测,避免活疫苗的外源感染。2、降低强毒疫苗的免疫副反应
活疫苗根据毒力的强弱分为强毒苗和弱毒苗。强毒苗是使用的强毒株制成的活疫苗,因毒力强,鸡群在接种后出现疾病感染症状较强。在使用强毒株免疫以后,可经粪便排毒,也是重要的传染源。蛋鸡常用的活疫苗有传染性喉气管炎和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喉气管炎属于强毒苗,康复带毒鸡和疫苗接种鸡可长期带毒,并向外界不断排毒,是主要的传染源。因此,在疫区内及受威胁地区的鸡群必须将ILT免疫列入免疫程序,对5周龄以上的鸡进行免疫,并做好鸡场的隔离和安全防护。非疫区及5周龄以下鸡群免疫应谨慎。强度活疫苗对免疫鸡群要求较高,免疫前需评估鸡群健康状态,尤其是呼吸道症状。当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时,需将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免疫计划推迟,直至呼吸道症状消失。免疫后,加强对鸡群的巡视,传染性喉气管炎在免后10天出现明显的免疫副反应,建议进行抗生素的预防,降低免疫副反应的发生。 另外,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同种毒株对不同日龄鸡群免疫,鸡群的免疫副反应程度不同,需合理安排免疫计划。3、降低疫苗间干扰
一些疫苗在单独免疫时是有效的,但如果将其和其他有干扰作用的疫苗混合到一起再免疫接种,或者同时免疫接种,由于相互的干扰作用,导致其中一种,甚至集中疫苗免疫效力下降或免疫失败。试验证明,单独用鸡毒支原体活疫苗免疫和用鸡毒支原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活疫苗同时免疫接种,在同时接种三种疫苗的试验组,鸡毒支原体活疫苗、新城疫活疫苗的免疫效力均有下降。二、灭活苗
灭活苗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培养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灭活使之无致病性但保存相应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疫苗。灭活苗接种后,不能在动物体内繁殖,因此使用接种剂量较大,免疫期较短,需要加入佐剂以增强免疫效果。 在蛋鸡灭活苗免疫中,反应最严重的是传染性鼻炎灭活苗。传染性鼻炎灭活苗在细菌灭活时会产生大量内毒素,无法彻底的清除,导致免疫过程中鸡群会出现卧笼不起,不吃不喝等症状。一般6个小时后,此症状消失,鸡群出现免疫副反应后,采食量下降,增重不达标,鸡群合格率下降。因此在免疫传染性鼻炎灭活苗时,建议通过增加匀料次数和单独添加营养的方式促进采食,保证鸡群正常的增重。通常情况下,由于接种疫苗导致动物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原因:活疫苗中有外源病原污染,活疫苗毒力偏强,灭活疫苗灭活不彻底,对灭活疫苗的矿物油佐剂过度敏感,疫苗中含有内毒素成分、多种疫苗的同时接种等。做好鸡群健康保健,合理安排免疫程序,加强对疫苗质量的检测,落实生物安全措施是降低疫苗免疫副反应的重要手段。
来源:智慧蛋鸡,作者:魏晓冉、柳艳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