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肉鸡气囊炎问题看似复杂,实则掌握关键要点

一、中医问病

肉鸡气囊炎问题看似复杂,实则掌握关键要点

  随着春天的到来,气温逐渐回暖,南方地区更是升温明显。对于养殖员来说,每天巡检鸡舍,关注温度变化成为重点工作。然而,即使鸡舍密闭工作做得再好,也难免担心西伯利亚寒风带来的挑战。中医认为风是“外邪”,对家禽而言,风是造成呼吸道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因此,在注重通风的同时,如何防风也成为养殖员关注的焦点。中医将风、寒、暑、湿、燥、热视为六淫,其中风邪位居首位。这表明风对家禽养殖的重要性和破坏性不容忽视。

二、防控难点

  传统观念认为,关好窗户、堵死鸡舍与外界相通的任何缝隙,实现“密不透风”的鸡舍。然而,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导致闷棚,对鸡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通风的另一个境界——放风,却很少被养殖员深入研究。

  因此,家禽养殖业普遍存在呼吸道病,尤其在通风良好的夏季,呼吸道病只造成少量伤亡;而其他季节则可能引发气囊炎等严重疾病。

  多年来,养殖者和兽医们不断尝试研究更有效的药品和治疗方案,但气囊炎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三、环境问题

  外界环境气温较低时,养殖者为了“保温”,往往会密闭鸡舍,减少通风次数或降低通风时间和频率。此外,天气寒冷,养殖员的活动意愿和劳动积极性降低,导致鸡舍清粪、控温、控湿、消毒等工作不到位。

  这样,鸡舍内的环境指标恶化,如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超标、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氨气浓度超标等。这些有害气体对鸡的呼吸系统造成破坏,导致气囊炎等疾病的发生。

四、垂直传播

  除了环境因素,垂直传播也是气囊炎发生的原因之一。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霉菌、支原体等病原体,在鸡舍内潜伏,一旦条件适宜,便引发疾病。

  这些病原体在鸡体内的气囊增厚、浑浊、泡沫、栓塞和干酪样物等病变,都是由这些致病因素造成的。因此,仅靠后天治疗,效果有限。

五、流行疫病

  虽然气囊炎致病因素众多,但如果生物安全、饲养管理和种禽病原净化等工作做得好,上述致病因素就不会对鸡群造成威胁。

  然而,在季节气候和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下,鸡群容易受到流感病毒、传支病毒、法氏囊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导致气囊炎等疾病的发生。

肉鸡气囊炎问题看似复杂,实则掌握关键要点

六、继发感染

  气囊炎的难防难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继发感染。如呼吸性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在鸡体内长期存在。

  当机体条件恶化时,这些病原体会引发继发感染,导致鸡群大量死亡。

七、敏感药物

  通过对现有已知药物的广泛药敏试验检测,我们发现目前对家禽气囊炎分离菌的敏感性情况如下:除对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环丙沙星、恩诺沙星、乙酰甲喹、复方阿莫西林、硫酸头孢喹肟、氯霉素和利高霉素等敏感外,对其他抗菌、抗支原体药物不敏感。

  然而,这些药物并非都能在家禽养殖中使用。如乙酰甲喹、氯霉素是禁止在家禽养殖中使用的“禁药”;复方阿莫西林、硫酸头孢喹肟、利高霉素虽然敏感性还可以,但单用剂量、单兵作战,对气囊部位的病原菌作用有限。

八、治疗方案

  家禽气囊炎的有效治疗,仅靠药物难以解决问题。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环境、垂直传播和流行病是气囊炎的三大诱因。

  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通过抗菌、抗支原体、抗病毒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控制气囊炎。

九、发展展望

  鸡子气囊炎病涉及产业链、饲养管理、药物药品等多个方面,非一人之力、一个药品就能解决。因此,养殖者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生物安全,防止病原体传入。

  2. 优化饲养管理,提高鸡群免疫力。

  3. 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残留。

  4. 加强科学研究,开发新型疫苗和药物。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控制鸡子气囊炎病,促进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肉鸡气囊炎问题看似复杂,实则掌握关键要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