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畜牧养殖新技能:高效雏鸡挑选、运输及育雏管理

  一、雏鸡的挑选

畜牧养殖新技能:高效雏鸡挑选、运输及育雏管理

  刚从蛋壳里钻出来的小家伙们,可真是经历了不少考验。从孵化场到我们手中,它们已经过了挑选、分级,还可能接受了疫苗的洗礼。那么,如何挑选出健壮的小鸡呢?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1. 反射能力:轻轻放倒,健壮的小鸡3秒内就能站起来;要是懒洋洋的,可能要等上3秒。

  2. 眼睛:亮晶晶,有神采的是好货;要是眼睛半闭,反应迟钝,那可就差点意思了。

  3. 肚脐:愈合整齐,干净利落;要是脐部不平整,还有黄黄的残留物,那就得PASS了。

  4. 喙:干净,鼻孔闭合;要是喙部发红,鼻孔脏兮兮的,那就不是最佳选择。

  5. 卵黄囊:柔软有弹性;要是坚硬,皮肤紧绷,那就不是健壮的小鸡。

  6. 绒毛:干燥有光泽;要是湿润粘稠,那就不是最佳选择。

  7. 整齐度:大小一致;要是超过20%的小鸡体重过高或过低,那就不是最佳选择。

  8. 体温:40~40.8℃;要是过高或过低,那就不是最佳选择。

  二、雏鸡的运输

  小鸡出壳后1小时就可以开始运输了。一般来说,从绒毛干燥能站立到出壳后36小时前这段时间是最佳选择,最好不要超过48小时,这样能保证小鸡按时开食、饮水。

畜牧养殖新技能:高效雏鸡挑选、运输及育雏管理

  挑选好的小鸡,用专门的运雏箱装起来,每个箱子分成四个小格,每格放20~25只小鸡。也可以用塑料筐。

  夏天运输的时候,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运输前,要对运雏车辆、运雏箱、工具等进行消毒,并将车厢内温度调至28℃左右。运输过程中,尽量让小鸡处于黑暗状态,减少活动量,降低损伤。车辆运行要平稳,尽量避免颠簸、急刹车、急转弯。30分钟左右开灯观察一次小鸡的表现,有问题要及时处理。

  运雏车到场后,要迅速将小鸡从车中移出。小鸡盒放到鸡舍后,不能堆放,要平摊在地上,同时要随手去掉小鸡盒盖,并在半小时内将小鸡从盒内倒出,散布均匀。根据育雏伞育雏规模,将正确数量的小鸡放入育雏围栏内。空小鸡盒应搬出鸡舍并销毁。

  有的客户在接到小鸡后要检查质量和数量,一定要先把小鸡盒卸下车,并摊开放置,再指派专人去查。不能在车内抽查或在鸡舍内全群检查,这样往往会造成热应激而得不偿失。

  三、入舍与管理

  小鸡进入鸡舍后,要观察它们的行为,不仅白天,夜间也要观察。如果鸡群均匀地分布在鸡舍内各个区域,说明温度和通风设置的操作是正确的;如果鸡群扎堆在某个区域,行动迟缓,看上去很茫然,说明温度过低;如果鸡总是避免通过某个区域,说明那里有贼风;如果鸡打开翅膀趴在地上,看上去在喘气并发出唧唧声,说明温度过高或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1. 低温接雏:小鸡经过长时间的路途运输,饥饿、口渴、身体条件较为虚弱。为了使小鸡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我们可以在育雏温度的基础上稍微降低温度,使育雏围栏内的温度保持在27~29℃之间,这样,能够让小鸡逐步适应新的环境,为以后生长的正常进行打下基础。

  小鸡到达育雏舍后,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此时小鸡休息是正常的,但4~6小时后,小鸡应该开始在鸡舍内散开,并开始自由饮水、采食、走动,24小时后在鸡舍内均匀散开。

  2. 适宜的育雏温度:小鸡入舍24小时后,如果仍然扎堆,可能是由于鸡舍内温度太低。当鸡舍内温度太低时,若未对垫料和空气温良进行加热,将导致鸡的发育不良和鸡群整齐度差。小鸡扎堆会使温度过高,小鸡一到达育雏舍后就应该立即将其散开,同时保持适宜的温度并调暗光照。

  温度是否合适,不能由饲养员自身的舒适与否来判断,也不能只参照温度计,应该观察小鸡个体的表现。温度适宜时,小鸡均匀地散在育雏室内,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

  温度适宜时,鸡群分布均匀,吃料有序,有卧有活动的,卧式也比较舒服;温度偏高,鸡群躲在围栏边缘处,但卧式也较好,只表示温度略偏高些,鸡群也能适应,但想远离热源。若温度再高,鸡群不再静卧,会出现张口呼吸、翅膀下垂的情况。

  3. 确保适当的相对湿度:小鸡进入育雏舍后,必须保持适当的相对湿度,最少55%。寒冷季节,当需要额钋的加热,假如有必要,可以安装加热喷头,或者在走道泼洒些水,效果较好。

  4. 通风:鸡舍内的气候取决于通风、加热和降温的结合。对于通风系统的选择还要适应外部的条件。无论通风系统简单或复杂, 要能够被人操控。即使是全自动的通风系统,管理人员的感觉也是重要的参照。

  自然通风不使用风机促进空气流动。新鲜空气通过开放的进风口进入鸡舍,如可调的进风阀门、卷帘。自然通风是简单、成本低的通风方式。

畜牧养殖新技能:高效雏鸡挑选、运输及育雏管理

  即使在自然通风效果不错的地区,养殖场主们也越来越多地选择机械通风。虽然硬件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但机械通风可以更好地控制鸡舍内环境,并带来更好的饲养结果。通过负压通风的方式,将空气从进风口拉入鸡舍,再强制抽出鸡舍。机械通风的效果取决于进风口的控制。如果鸡舍侧墙上有开放的漏洞,会影响通风系统的运行效果。

  要及时对通风效果进行评价。对于地面平养系统,鸡群在鸡舍中的分布情况就可以说明通风的效果和质量,也可通过其他方法对通风效果进行评估。简单的方法是裸露并沾湿双臂,站到鸡聚集数量较少的区域,感觉是否该区域有贼风,感觉一下垫料是否太凉。观察整个鸡舍中鸡群的分布情况,判断是否与风机、光照和进风口的设置有关系。一旦改变了光照、进风口等设备的设置,数小时后 观察鸡群分布情况是否有改变。对于改变设置的效果,不要轻易地下否定的结论。同时记录改变设置的内容。

  通风量的设定不仅仅依靠温度,还需要考虑鸡舍湿度,以及鸡背高度的风速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良。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鸡会变得嗜睡。如果您在鸡背高度持续工作超过5分钟后有头痛的感觉,那么二氧化碳的浓度至少超过3500毫克/m3,说明通风量不够。还要注意,不能有贼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