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场定期对鸡舍、饲料槽及设备进行全面清洗消毒
最近在走访养殖户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许多老养殖户并不认同消毒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有病的时候清洗消毒作用不大,无病的时候消毒又看不见效果,既然不能预防疾病,也不能治疗疾病,那么清洗消毒就没有意义。这种观点在养殖户中颇为流行,那么,这种看法究竟对不对呢?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我最近进行了一个小实验。在某规模鸡场的一栋鸡舍中,我放置了一个无菌琼脂培养皿,分别在鸡舍内外暴露了1分钟。然后,我对鸡舍内外进行了清洗消毒,并在2个小时后 进行了同样的操作。24小时后,我观察了培养皿上生成的微生物菌落数,并进行了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实验结果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实验结果显示,十年前的养鸡和现在的养鸡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十年前,一批鸡的疫苗和药费与现在相比,相差甚远。细菌病毒等感染途径大致相同,但鸡舍内外环境中细菌或病毒的数量超标,时间长了,不出问题也得出问题。鸡的生产性能越来越好,体重越来越轻,养殖密度越来越大,疾病变异速度越来越快,气候变化越来越异常。在这样的环境下,鸡舍内外环境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鸡场清洗消毒在整个环节中是重中之重。
那么,清洗消毒究竟是什么呢?它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杀灭物体中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其目的是预防和防止疫病的传播和蔓延。灭菌是指杀死物体及环境中一切微生物,而抑菌作用是指抑制或阻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消毒剂或杀菌剂是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
根据清洗消毒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①预防消毒,又称定期消毒,是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对畜禽圈舍、环境、用具、饮水等进行的常规、定期消毒工作,是预防畜禽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②紧急消毒,在疫情发生期间,对畜禽场舍、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的场所、用具等及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消灭由传染源排泄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防止传染病的扩散蔓延。 ③终末消毒,发生传染病后,待全尸病禽处理完毕,即当全部病禽痊愈或最后一只病禽死亡后,经过二周再没有新的病所发生,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物理消毒主要包括机械清扫、洗刷及通风换气、阳光、紫外线照射、干燥、高温灭菌法或热力杀菌法等。
化学消毒主要包括清洗法、浸泡法、喷洒法、熏蒸消毒法等。影响化学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化学消毒剂的性质、消毒剂浓度、微生物的种类、温度、湿度、酸碱度等。
在选择理想消毒剂时,应考虑以下标准:具有强大的杀菌力、穿透力强、作用迅速、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氧化分解或易燃、易爆、便于贮藏、对金属、木材、塑料制品等没有损坏作用、无腐蚀性、穿透力强、杀菌作用不受或少受有机物存在的影响、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对人畜无毒害作用。
鸡场清洗消毒的步骤包括清扫、焚烧、水洗、消毒药物喷洒、甲醛熏蒸、空舍等。
鸡场清洗消毒效果的检查包括清洗程度的检查、消毒药剂正确性的检查、消毒对象的细菌学检查等。
清洗消毒在养殖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清洗消毒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希望养殖户们能够重视清洗消毒工作,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