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育雏育成鸡舍通风五大要点:确保舍内空气质量
作者:农园拾趣者•更新时间:13小时前•阅读0
春季来临,育雏育成鸡舍的通风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如何确保舍内空气质量,为鸡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是我们养殖户需要关注的重点。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春季育雏育成鸡舍通风的五大要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问题一:育雏前期舍内温度需达到35-36℃,湿度需达到50-65%,应如何保障?
育雏鸡舍预温温度需达到35℃以上,并制定适宜的脱温温度与湿度标准。对于0-3周龄鸡群,需重点确保显示温度稳定;对于4周龄以后鸡群需重点实现体感温度稳定。供暖锅炉温度的变化决定鸡舍温度变化,应将锅炉温度变化控制在5℃之内,并参照小日龄鸡群栋舍制定锅炉温度标准。鸡舍采用最小通风模式和自动加湿方式,确保空气湿度适宜。
问题二:停暖后,夜间外界温度较低,无法满足鸡群最小呼吸量怎么办?
鸡只的周龄、体重和外界温度决定了鸡群所需的最小通风量,需根据鸡群实际存栏量、鸡只日龄和外界温度情况,做好通风设置,实现实际通风量与鸡只需求的匹配。例如:外界0 ℃的环境条件下,存栏量为25000只的栋舍,6周龄鸡群,所需适宜通风量为25000只×290立方米/小时/千只鸡/1000=7250立方米/小时,需要开启的风机台数为7250立方米/小时/ 36000 =0.20台风机,设置每5分钟为一个循环,则风机开启1分钟,关闭4分钟。
问题三:随着外界温度的逐渐升高,白天风机开启台数增多和风速加大,如何缩小舍内昼夜温差,确保鸡群体感温度适宜?
鸡只的体感温度,是指在客观环境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鸡群因舍内湿度、风速所感受到的舒适与不舒适的自身感觉温度。体感温度受到鸡群日龄、外界温度、舍内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共同影响。通常,风机开启数量和启动时间受舍内温度控制,应随着外界温度升高而提高舍内目标温度,防止通风量增加过快,造成鸡群冷应激和体质下降。处于7-12周龄生长阶段的鸡群,随着外界温度的逐渐升高,风机开启数量逐渐增多,当风机开启数量小于风机总数量的二分之一时,应采用横向小窗通风模式;风机开启数量等于风机总数量的二分之一时,应采用混合通风模式,即采用“通风小窗+正面水帘进风”的方式;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风机开启数量大于风机总数量的二分之一时,应采用正面水帘进风的纵向通风模式,即通过提高风速的方式,降低舍温至鸡群适宜的体感温度。
问题四:多大日龄鸡群,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可以启用湿帘?
育成期间,当鸡舍温度超过34℃,单纯依靠风速降温达不到有效降温效果时,则需考虑逐渐使用水帘降温的方式,但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开始使用水帘时,水帘浸湿面积达到三分之一处即可,以避免鸡群冷应激;2、水帘处导流板角度要合适,不可冷风直吹鸡群;3、使用水帘面积需与风机进行匹配,按照进风口面积是排风口面积2倍的原则。
问题五:育雏育成阶段鸡群春季特殊天气下如何进行通风设置?
根据春季倒春寒、夜间温度突然回升、白天温度突然升高的特殊情况,建议制定对应应急预案。以上就是春季育雏育成鸡舍通风的五大要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养殖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希望大家能够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养殖水平,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