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构建大型养殖数据平台,深化规模禽场数据应用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让数据说话,让养殖更高效

构建大型养殖数据平台,深化规模禽场数据应用

  在养殖行业,数据就是力量。我们深知,只有对养殖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收集与整理,才能让养殖变得更加高效。以下是我们在数据收集与整理方面的一些心得。

  1. 数据收集:全方位、无死角

  在收集数据时,我们要做到全方位、无死角。从家禽的品种、购进数量、价格,到投入品的采购品种、数量、价格,再到每天的燃料、动力和辅助材料的消耗,饲养人员的人数、工资报酬,家禽的育雏、生长、死亡等数量、斤重,开产日龄,每禽产蛋量、斤重,销售的数量、斤重、价格、金额等,都要逐一详实地收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2. 数据整理:科学分组,高效汇总

  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资料,需要进行分组、归类、汇总。分组时,我们要根据某一指标来分门别类的科学分组,这是搞好数据整理的前提条件。汇总时,我们可以采用电子计算机汇总,先编制程序和编码,再把编码后的数据和实际数字录入,提高工作效率。

  3. 编表:直观展示,便于分析

  经过汇总,我们得出表明各个组的单位数和一系列指标总量的资料,把这些资料按一定的规则在表格上表现出来。把汇总的数字填入统计表,便于我们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二、数据的分析: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养殖水平

  数据收集与整理只是基础,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养殖水平。

  1. 育成率分析:掌握成活率,提升养殖效益

构建大型养殖数据平台,深化规模禽场数据应用

  通过对育雏期的成活羽数,分析出成活率;通过对育成期的存活数分析出存活率;通过成活率和存活率分析饲养管理水平。例如,某一鸡场某批蛋鸡的成活率分析:进雏鸡2万只,育雏42天,累计死亡1000只苗鸡,其育雏期成活率为95%。

  2. 产蛋率分析:了解产蛋情况,优化养殖策略

  通过对产蛋期每天的产蛋数,划出产蛋曲线,分析产蛋率和产蛋高峰持续时期长短,通过饲料消耗和产蛋量分析料蛋比,通过对累计产蛋量分析出生产性能。例如,某天某批鸡群有1万只母鸡存活,共产蛋7 500个,则这群母鸡的母鸡日产蛋率为75%。

  3. 死亡率分析:防控疾病,降低养殖风险

  通过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的鸡群发病数、病种等分析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通过每次的疫病防疫数和该病的发病死亡数分析免疫保护率。例如,某一鸡场进一批苗鸡1万只,育雏期发生鸡球虫病,发病数2 000只,其中死亡累计350只,则发病率为20%,死亡率为3.5%。

  三、数据的应用:以数据为依据,推动养殖发展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数据为依据,推动养殖发展。

  1. 指标确定:设定目标,提升养殖效益

  结合家禽品种的各种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所达到的生产标准水平,或由种苗生产单位提供的性能指标作为本场的基本指标。最终确定出本场的考核指标。

  2. 对照比较: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构建大型养殖数据平台,深化规模禽场数据应用

  通过对照比较,我们可以帮助自己做出评价与判断,得出结论性认识,由此引发出需要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可以进行监督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促进管理,因为差异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管理不严或管理制度有缺陷造成的,通过比较能发现差别,帮助改善和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可将自己鸡群的存活率、产蛋量与指标数据相比较,实际存活率或实际产蛋量若低于指标,就表明存在问题。实际存活率或实际产蛋量若高于指标,就表明饲养管理充分满足了鸡群的需要。

  3. 综合评价:全面认识,提高养殖效益

  综合评价是对所分析比较的现象总体有一个综合认识。对各种指标进行综合、评判获得整体性认识。最终获得经济效益状况的总体认识。对饲养管理的每个环节严格控制、严格考核,以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规模禽场通过数据的建立和应用,全面系统掌握全场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实际状况。对照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妥善解决问题,强化生产经营,严格数据管理,使本场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质态之下,做大做强。扩规模,上水平,增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