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疾病发生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包括气候、水质、饲料和环境消毒等
一、温度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对畜禽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然而,温差过大导致的疾病问题却时常困扰着养殖户。拉稀、感冒、呼吸道疾病、冷热应激等问题都与温度不当密切相关。有些疾病直接由温度引起,有些则加重了原有病情或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我曾遇到一个案例,广东惠来县某养鸡场每天死亡200多只鸡,经过检查发现,问题就出在温度上。当地昼夜温差大,海风频繁,导致鸡群出现各种疾病。解决温度问题后,配合药物,鸡病迅速治愈。温度这个看似简单的因素,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其作用和影响不容小觑。
二、有害气体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畜禽健康生长需要良好的空气环境,尤其是养鸡。鸡对氨气最敏感,有人甚至提出“养鸡就是养空气”,可见空气质量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几乎不可避免。冬春季节,为了保温,畜禽舍相对密闭,粪便得不到及时清理,有害气体大量蓄积,导致畜禽眼睛流泪、呼吸道症状加重。特别是在肉鸡养殖过程中,有害气体与病原共同作用引起的肉鸡腹水难以治疗,这种情况在基层养殖场中屡见不鲜。
三、光照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光照是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光对鸡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源于光对性腺的刺激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强光照可促进生长、产蛋,但光照强度过大,会导致鸡啄癖、提前换羽等现象。肉鸡需要的光照强度相对较低,但光照强度过低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有些光照强度低是由于灯泡过脏引起的,脏灯泡发出的光大约比干净灯泡少三分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噪声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畜禽舍地处乡村地区,噪音水平相对较低,但发电机、取暖系统、机械风扇、车辆出入等都会产生噪音。高水平噪音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噪音会导致畜禽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常见的肉鸡猝死症就与噪音过强和突然应激有很大关系。噪音可造成激素分泌的变化,如肾上腺活动下降、胃液分泌减少,导致食糜在食道内通过速度下降,从而降低畜禽采食量。超过一定强度的噪音会使蛋鸡产蛋率下降,蛋的品质降低,甚至死亡。噪声对蛋鸡最严重的影响是造成卵黄破裂,形成卵黄性腹膜炎。
五、通风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在中医上,外感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其中风为外感的先导。因此,养殖过程中良好的通风至关重要。畜禽舍内通风换气的效果直接影响舍温、湿度及空气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通风换气可起到排污作用,避免因舍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过高而对畜禽造成危害。冬季养殖时,风速过大或贼风会导致畜禽感冒、呼吸道疾病、拉稀等疾病。夏季通风过低,尤其在高湿情况下,容易出现热应激现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做好通风至关重要。
六、舍内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方式主要靠附着在灰尘上、飞沫小滴上和飞沫小核上。一般情况下,外界空气流动性强,缺乏营养物质,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因此空气中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生存。然而,畜禽舍内空气环境容量较小,产生微生物的来源较多,向舍外扩散速度较慢,紫外线杀伤力微弱等原因使得畜禽舍内病原微生物数量远远超过外界。特别是在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卫生状况较差的畜禽舍内,病原微生物更多,这种情况势必会造成鸡病多发和流行,给养殖造成较大威胁。因此,养殖场一定要搞好环境卫生、通风换气,特别是消毒制度的落实,为畜禽营造舒适、卫生的环境。
七、水质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水质问题给畜禽造成的疾病和危害主要体现在传染病的流行和引起的急、慢性中毒。当水质受到病原菌污染后,畜禽通过饮水或接触虫水源产生感染、发病。不少养殖户反映,大肠杆菌病频频发生、久治不愈,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畜禽饮水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此时,只有通过净化水源才能彻底控制病情。当水质受到砷、铅、汞等有毒物质污染时,轻则会造成生产性能下降,重则会造成急、慢性中毒,甚至死亡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