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核心技术:科学饲料配比、精准饲养管理、疾病防控与生态养殖
一、温度与湿度控制:育雏的“黄金法则”
在鸡舍里,温度和湿度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它们要么太冷,要么太热,要么太湿,要么太干。要想养好鸡, 就要学会控制这两个小家伙。你知道吗?雏鸡进舍前,要提前24-48小时进行预热,地面垫料温度要达到32℃。1~7日龄鸡舍温度控制在29~32℃,保温伞下温度为40.5℃;8~14日龄舍温在28~29℃;15天以后可以降到26.7℃。这可不是随便定的,而是经过科学家们精心计算的“黄金法则”。
当然,温度和湿度并不是孤立的,它们还会产生一个“热应激指数”。这个指数把鸡舍内干球温度华氏值加上相对湿度的百分值之和,用来衡量鸡舍的温度和湿度是否适宜。如果这个指数超过155,鸡就可能出现热应激,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生产性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个指数,确保鸡舍的舒适度。
二、鸡舍通风:鸡儿的“呼吸之道”
鸡舍通风就像给鸡儿提供一个清新的呼吸环境。通过风机把鸡舍内的有害气体、粉尘以及多余的水汽和热量排出,把新鲜空气引进来,使鸡舍内的空气质量达到适合鸡群生长所需的环境要求。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实际操作中,很多肉种鸡饲养场往往只注重温度控制,忽略了通风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为了保温而牺牲通风,这可是个大错误啊!
别看鸡儿小,它们对风速也有要求。在28日龄以前,鸡儿的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完善,羽毛覆盖还不完全,不能让它们感受到风冷效应。此外,在夏季,鸡舍内的风速超过3米/秒也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根据鸡儿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控制风速。
三、光照计划:鸡儿的“生物钟”
光照对鸡儿的影响可大了。从育雏开始的前2周,我们要让鸡儿自由采食,光照时间从每天24小时逐渐减少到8小时,光照强度应在30-40Lux。在种鸡生长控制阶段,每天8小时光照时间,光照强度5~10Lux。在第1次光刺激之前,要确保鸡儿有良好的体形体况,并有适当的脂肪沉积,为性发育和光照刺激做好准备。
目前国内种鸡饲养的具体情况,建议在154~160日龄间进行第1次光刺激比较合适。在第1次光刺激后到5%产蛋率这一段时间,应减缓每周的饲料涨幅,控制体重增加,避免体重超重。在第1次光刺激后,应该将饲喂方式改为每日饲喂,使母鸡繁殖系统得到充分的发育。此后每1~2周增加1~2小时光照时间,在鸡群产蛋率达到40%~50%时将光照时间增加到15~16小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