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育雏关键要素多,需关注温度、湿度、营养、防疫等
傅杰
一、消毒
育雏前,得把鸡舍仔仔细细地扫个遍,冲个澡,然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来个熏蒸消毒,门窗得关严实,12到24小时后,再打开通风透气。所有用具也得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洗消消毒,这才能让小家伙们安心入住。
二、饮水
小鸡开食前,先得给它们喝点水。头几天,水里可以加一点点高锰酸钾,消毒又清洗肠胃,还能促进小鸡把胎粪排出来。长途运输的小鸡,水里加点葡萄糖,帮它们恢复体力。还可以加一点雏鸡开口灵或沙拉沙星,预防肠道疾病。别忘了,水要提前加热,温度得和育雏室的温度差不多。
三、开食
小鸡出壳后24到36小时,就可以开食了。饲料要新鲜,颗粒大小适中,营养丰富,易消化。常用的有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麦等。煮熟到八成熟再喂,有利于消化。每天喂5到7次,开食料喂2到3天后,逐步换成雏鸡混合料,每天喂4到5次,少喂勤添。从第4天开始,可以在饲料里拌点切碎的青菜叶或嫩草叶,大概占饲料总量的10%,以后逐步增加,可以占到20%到30%。
四、营养
小鸡的消化机能还没完全发育,得喂它们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比如希望饲料公司生产的雏鸡颗粒料,草鸡可以买草小料来喂,同时也要适量喂一些青绿多汁的饲料。单一饲料或者营养不全的饲料,对小鸡的生长发育可不利。
五、温度
春天虽然暖和了,但天气还是有点冷,保持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功的关键。小鸡的体温调节能力还不够强,对环境温度变化很敏感,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小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进雏前,育雏舍要先预温,达到育雏的温度要求。第一周龄内的小鸡,鸡舍温度要保持在35℃到36℃,以后每周递减2℃到3℃,直到舍温为21℃到22℃为止,这个温度要保持到育雏结束。温度合适的时候,小鸡会分布均匀,活泼好动。可以用温度计和感官来判断温度是否合适。特别提醒,用煤球炉加温的时候,一定要用鸡舍加温专用煤球炉,上面要装烟囱,烟囱上方要装出烟罩,出烟罩口要朝顺风方向,否则容易引起小鸡一氧化碳中毒。
六、湿度
适宜的湿度可以保持小鸡体内水分蒸发恒定,提高成活率。通常情况下,10日龄前,因为育雏温度较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往往太低,必须注意补充室内水分,使育雏室内的相对湿度达到60%到65%。10日龄以后,随着日龄增长,体重增加,小鸡的采食量、饮水量、呼吸量、排粪量等都逐日增加,加上育雏温度又逐周下降,很容易造成室内潮湿和料槽垫料的霉菌中毒,小鸡对这种潮湿环境也不适应,因此,育雏室要加强通风,勤换垫料,加添饮水时要防止水洒在地面或垫料上,尽可能将育雏室相对湿度控制在55%到60%。
七、密度
合理的密度可以让小鸡均匀摄食,保持鸡群整齐发育和健康生长。密度的大小要根据小鸡日龄的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季节和鸡舍结构等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平养小鸡的合理密度为:0到4周龄20到25只/平方米;5到7周龄10到20只/平方米。网上育雏的合理密度为:0到4周龄24到28只/平方米;5到7周龄15到20只/平方米。
八、光照
合理的光照时间是:1到3日龄24小时光照,4到14日龄的光照时间为16到19小时,15日龄以后采用自然光照。光照强度,按每15平方米的鸡舍,第一周时用一只40瓦灯泡悬挂在2米高的位置,第二周开始换用25瓦灯泡即可。
九、通风
在育雏阶段,由于鸡舍温度较高,小鸡密度较大,鸡粪和饲料极易腐败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鸡舍内氨气浓度到一定量时人就感到不适,加上冬春不少养鸡户为节约成本,大多用煤球炉加温,极易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因此要加强育雏室的通风,以保持育雏舍内空气新鲜。为解决通风与保温的矛盾,通风之前先提高育雏室温度1℃到2℃,待通风完毕后基本降到原来的舍温,通风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中午前后,通风换气应缓慢进行,门窗开启度应从小到大,最后呈半开状态,切不可突然将门窗大开,让冷风直吹,使舍温突然下降。
十、防疫
根据当地实际,选择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特别在接种疫苗时须注意以下问题。疫苗品种应与鸡群日龄相符;各种疫苗的接种方法都有其严格规定,应按照说明去做;疫苗的稀释一般用专用稀释液或蒸馏水加脱脂奶粉,释释好的疫苗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每只鸡都应接种好疫苗;注意疫苗的存放;进行滴眼、滴鼻免疫接种前后各24小时不要进行喷雾和饮水消毒,除正确使用和选用好疫苗外,同时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SPF疫苗。除此之外,还必须定期对鸡舍彻底消毒,保持鸡舍干燥、清洁、卫生;育雏期可在饲料和饮水中适当添加预防药物;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死鸡要远离鸡舍焚烧或深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