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畜牧养殖领域,鸡胚感染沙雷氏菌可通过病原学检测、临床症状观察及实验室培养确诊

禽类胚胎疾病是养禽业中的“杀手”,可造成胚胎死亡,孵化率降低,严重损害了我们的经济损失。这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比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波氏杆菌、假单胞菌等等。

畜牧养殖领域,鸡胚感染沙雷氏菌可通过病原学检测、临床症状观察及实验室培养确诊

近日,我们的一批送检的死亡鸡胚中首次分离到了一株禽源性粘质沙雷氏菌,我们进行了攻毒试验,成功复制出与临床症状一致的病变,证实了其对鸡胚的致病性。为了有效防治,我们进行了药敏试验,同时调查了其可能的感染来源。

一、临诊调查

在孵化过程中,鸡胚的死亡并没有明显的增加。但死亡主要集中在落盘后至出壳的这段时间。许多鸡胚虽然能够啄开壳,但最终却无力出壳。能出壳的鸡在饲养的头几天内,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拉黄白色稀粪,同时大群中最明显的是张嘴伸颈、呼吸困难,并能听到呼吸罗音。

二、剖检变化

我们对未出壳和出壳后的鸡进行剖检发现,主要的病变集中在气囊和肺部。气囊表现为程度不一的混浊和渗出,严重病例能够见到其表面有黄绿色的干酪样渗出;肺脏暗红色,手压能见到大量的炎性渗出液,严重病例有黄白色坏死点。通过临床调查,发现病原来源于种公鸡的精液,通过精液至母鸡输卵管后传递至蛋内,当鸡胚进行孵化时在胚体内繁殖,但不引起鸡胚的死亡。

三、实验室诊断

将发病死亡鸡胚和雏鸡的气囊病科和卵黄囊病科同时接种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营养琼脂和鸡鲜血营养琼脂,37℃培养24小时。24小时后能够在普通培养皿上看到1~2mm大小的菌落,呈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能在麦康凯上生长,不发酵乳糖,菌落呈灰白色,菌落较普通营养琼脂小。在鸡鲜血琼脂培养基上没有溶血环出现。美兰染色呈球状及球杆状,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多接近球状的小杆菌。同时进行的支原体培养为阴性。

畜牧养殖领域,鸡胚感染沙雷氏菌可通过病原学检测、临床症状观察及实验室培养确诊

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等,但不产气。不发酵乳糖、木糖、棉籽糖等。VP、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反应阳性;H2S、尿酶、苯丙氨酸脱氯酶反应阴性。通过上述实验证明分离菌为粘质沙雷氏菌。

四、药敏试验

采用常规药敏纸片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新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中敏,对头孢拉定、头孢噻呋钠等不敏感。

五、病因调查及防治措施

1. 通过临诊调查,我们发现病菌来源于种公鸡的精液,通过精液至母鸡输卵管后传递至蛋内,当鸡胚进行孵化时在胚体内繁殖,但不引起鸡胚的死亡。

2. 将分离菌株通过卵黄囊接种10日龄鸡胚,鸡胚未发生死亡,直至出壳,表现为能啄壳但无力出壳,同时对其剖检能够看到与临诊一致的鸡胚病变,从气囊和卵黄囊中 分离到该菌。

3. 粘质沙雷氏菌长期被认为是水和土壤中的常居菌群,近年来才发现其可致人体感染。在家禽中的感染报道不是很多。有报道从土壤或水中分离到的粘质沙雷氏菌在有氧,特别是在20℃培养时会产生一种不扩散的红色色素灵菌红素,但临诊分离菌株大部分不产色素,我们从禽源分离到的该菌株也未产生色素。

4. 预防措施为应对鸡群进行药物净化,注射氟苯尼考或大群用环丙沙星饮水,进行2~3个疗程,同时对种公鸡的精液进行无菌检验,淘汰带菌鸡。

畜牧养殖领域,鸡胚感染沙雷氏菌可通过病原学检测、临床症状观察及实验室培养确诊

5. 由于该菌对头孢噻夫钠存在相当强的抗药性,所以在雏鸡出壳后改变以往注射该药的规程,改换环丙沙星或氟苯尼考,同时饮水补充电解多维,加强营养吸收,减少应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