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畜牧养殖新突破:科学育雏技术

哎呀,各位养殖户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育雏这门学问。雏鸡出生后的保管、运输和育雏管理,这可是个技术活儿,搞不好就会影响鸡只遗传潜力的发挥。别小看这前48小时,管理环节中任何失误都可能让鸡宝宝们受罪。所以,为了确保鸡群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咱们得给雏鸡提供最佳的生活环境。

畜牧养殖新突破:科学育雏技术

育雏的中心环节就是给雏鸡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鸡舍内温度和空气流动的控制至关重要。说到这,孵化环节也不能忽视。雏鸡从出雏箱、出雏大厅、储存间、运输过程中,到育雏舍内,任何一个环节温度出现问题,都会产生同样的影响。

现在肉鸡品种越来越宽胸型,雏鸡的特性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要了解雏鸡对环境的要求,检讨我们的饲养管理方法,制定出最适合雏鸡需要的管理方案。正常情况下,雏鸡出生后至育雏早期,直肠温度应该在40-40.5摄氏度之间,雏鸡应该感觉到很舒适。受热应激时,直肠温度会达到或超过41摄氏度。

在实际生产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雏鸡在出雏和运输过程中受到热应激,但是到了育雏时又受凉。而且,从年轻种鸡群孵化出来的雏鸡,在出雏、运输还是在育雏过程中都容易受凉。

畜牧养殖新突破:科学育雏技术

孵化环节

除了育雏期的管理,对刚孵化出来的雏鸡来说,出雏器的管理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出雏器设计时的最大排热量是0.11瓦/枚蛋。但是,对于发育中的宽胸系胚胎来说,胚胎的产热量达到0.14-0.3瓦/枚蛋,产热量与机器的排热量相差27-173%。所以,当出雏器内因温度不均而造成部分雏鸡受到热应激时,会加快卵黄的利用,这部分雏鸡在鸡场就表现为脱水死亡。

正常情况下,一日龄的雏鸡仍表现为冷血动物的特性,它不能根据环境温度调节自己的体温。因此,如果环境温度降低,其体温也会降低。若干天以后雏鸡才逐渐具有体温调节能力,能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节其自身产热能力以抵挡温度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但是,雏鸡要到2周龄以后才具有完全的体温调节能力。

通过现场观察,我们发现前48小时最为关键。在这一阶段,保持雏鸡的体温,使雏鸡直肠温度维持在40-40.5摄氏度之间非常重要。因为这期间雏鸡的肠道及甲状腺仍在发育,任何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应激都会造成生产性能的下降。

雏鸡的运输环境

雏鸡是比较适合于运输的,只要条件适宜,一日龄肉鸡雏鸡很容易从运输过程中恢复过来。雏鸡的卵黄大约含有2克的脂肪和2.5毫升的水分。脂肪中含有的能量能维持雏鸡3天之需。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6摄氏度,雏鸡卵黄中的水分同样能维持3天。但是,如果环境温度达到40摄氏度,卵黄中的水分8-10小时就能耗尽。

所以,雏鸡运输过程中如果有短暂的热应激,即便对成活率没有影响,但也会影响到鸡只的增重。某试验结果表明:在运输过程中让雏鸡遭受1小时40摄氏度的热应激,雏鸡16日龄时生长速度有明显影响,而且这种增重上的影响在此后的生产性能表现上一直存在,难以弥补。

种鸡年龄与体温

在实际生产中,雏鸡直肠温度也因种鸡周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同样环境条件下,来源于年轻鸡群的雏鸡直肠温度有时只有38.3-39摄氏度,而来源于老龄种鸡群的雏鸡直肠温度大约在40摄氏度左右。

这就说明来源于年轻种鸡群的雏鸡容易受到冷应激,这样的鸡群不会发挥出应有的遗传潜力。这种现象也被下列试验所证明:将来源于年轻种鸡群和老龄种鸡群的实验组雏鸡分别暴露于20摄氏度2.5小时,对照组鸡群饲养在33摄氏度的条件下。

育雏环节

育雏温度对雏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也很大。下列的实验结果是育雏温度过低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

育雏温度30-32摄氏度 育雏温度24-26摄氏度

雏鸡出生重g 37.3±0.46 37.2±0.49

12日龄体重g 248.3±2.32 240.8±2.64

料肉比 1.36:1 1.40:1

饲料摄入量g 335.9±2.86 336.4±2.18

12天死淘率% 0.54 2.25

畜牧养殖新突破:科学育雏技术

由于雏鸡长时间的接触垫料,所以,育雏时垫料温度非常重要。雏鸡到达时垫料温度应至少达到29摄氏度以上。另外,垫料也必须保持干燥,潮湿的垫料就如同蒸发冷却效应一样。

较低的垫料温度和育雏温度还会增加腹水症的发生率。当雏鸡受凉时,会增加代谢功能以保持体温,代谢量的增加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也就造成右心室的工作量增加,继而发展成腹水症。

要发挥鸡群最大的生产潜能,除了给雏鸡提供足够的饲料和饮水以及良好的生物安全环境外,必要时还应通过检测雏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