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畜牧养殖关键:严格把控孵化过程

亲爱的养殖户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畜牧养殖的关键环节——严格把控孵化过程。这可是决定咱们养殖成功与否的大事哦!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详细说说,记得点赞关注哦~

畜牧养殖关键:严格把控孵化过程

1. 种蛋入孵

我们要合理安排种蛋布局,确保种蛋上车和在孵化器里的位置确定,这样才能让孵化器内部的温湿度以及CO2浓度均匀,满足胚胎发育的各项需求。

在入孵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蛋库与孵化室的温度差。一般来说,蛋库温度在18-20℃,而孵化室温度在25℃左右,二者之间温差5-7℃。由于孵化室通风不佳,这样的温度差可能导致鸡蛋出汗,还会导致孵化时间不均匀,所以入孵时间应尽量缩短。

畜牧养殖关键:严格把控孵化过程

2. 孵化条件控制

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性能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了优质健康高产种鸡群、提高种蛋品质和加强种蛋消毒外,孵化条件是关键因素。

2.1 温度控制

温度是孵化中重要的条件,对孵化率和雏鸡品质起决定性作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没有适宜的温度,胚胎就不能发育或发育不正常,得不到好的孵化效果。

孵化初期,胚胎物质代谢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调节能力,因此需要较高的温度。孵化中期,胚胎物质代谢逐渐加强,体温调节能力也逐渐加强,此时温度要保持平稳。孵化后期至出壳前,胚胎已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加上新陈代谢旺盛,产生大量体热,此时孵化温度还应稍低,以利于散热。因此,孵化期应遵循“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

2.2 湿度控制

湿度具有导热作用,在孵化初期可使胚胎受热均匀,孵化后期有利于胚胎生理热的散发,适宜的湿度还有利于雏鸡出壳时,在足够湿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使蛋壳成分中的碳酸钙变为碳酸氢钙,便于雏鸡出壳。

孵化室和出雏室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5%,孵化器内保持50%~60%,出雏器内保持65%~75%。胚胎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不如温度敏感,一般不会造成孵化率大幅下降。但湿度过高,会延长出壳时间,雏鸡体软腹大,绒毛粘连蛋黄液;湿度过低,提前出壳,雏鸡干瘪、瘦小,绒毛干燥、发焦,有时粘壳。

2.3 通风控制

通风可以供给胚胎生长发育所需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使孵化器内温度均匀,促进胚胎散热。通风的要求是保持新鲜空气,氧气含量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但不能因通风而影响温度和湿度。

2.4 翻蛋

翻蛋可以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使胚胎各部位受热均匀,供应新鲜空气,有助于胚胎运动,保持胎位正常。翻蛋的要求是每隔1~2小时翻蛋1次,孵化14-18天可以停止翻蛋。长期不翻蛋或翻蛋不正常,会降低孵化率、胚胎粘在壳膜上,粘着部分出现畸形。

3. 种蛋转盘

在18-19天,种蛋就会从孵化器被转移到出雏器。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让从蛋壳中出来的雏鸡可以自由活动;二是转盘有卫生方面的意义,在雏鸡出壳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绒毛,这些绒毛可能会对整个孵化厂造成污染。

4. 出雏现场的控制

是雏鸡从出雏器里面拉出来后的工艺操作环境温湿度通风的控制。所有的操作应该在温控环境下进行,避免过热或过冷。雏鸡在盒子或其它运送装置中不能太拥挤。为了避免雏鸡体重降低,雏鸡停留的地方要保持合适的相对湿度。建议温度为24℃,相对湿度65-70%,实际过程中要以雏鸡的状态为依据。

各项工艺的标准化规程制定,每个工艺环节均为一个控制点,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产生淘汰和提高雏鸡质量,从而保障良好的利用率和雏鸡质量。

出雏结束后,要进行环境、出雏筐及各种免疫设备的卫生消毒工作。需要合理安排打扫卫生的流程,避免由于流程安排不合理而导致的二次污染。

畜牧养殖关键:严格把控孵化过程

亲爱的养殖户朋友们,以上就是畜牧养殖关键环节——严格把控孵化过程的内容。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些技巧,养出健康的雏鸡,让养殖事业更上一层楼!祝大家养殖顺利,财源广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2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