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育雏奥秘:揭秘育雏过程中的不为人知细节
在咱们养鸡这个行业里,育雏可是个大讲究。这就像养孩子一样,得讲究时机和方法。虽然咱们一年四季都能育雏,但小鸡的成长和未来的生产力,可是跟育雏的季节有着不小的关系。所以,选对育雏的时机,是养好小鸡的第一步。下面,我就来给大家揭秘育雏过程中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春雏:温暖季节的“小宝贝”
春雏,顾名思义,就是3月至4月中旬孵出的雏鸡。这个时期的气候转暖,对育雏来说是个大好事,小鸡的成活率自然就高。而且,新鸡到八九月份就能开产,正好赶上老鸡停产换羽的时候,能填补市场鲜蛋的空缺,经济价值也高。不过,3月份的气候还是有点冷,得供热保湿,育雏成本自然也就高了。
晚春雏:温暖与经济的平衡
晚春雏,就是4月下旬至5月孵出的雏鸡。这时候的气候温暖,管理起来也方便,小鸡的成活率也不低,而且价格还便宜,方便挑选优良个体,育雏成本也相对较低。新鸡在9月下旬至10月份开产,正好是老鸡换羽的季节,而且第一个生物学产蛋年度的时间也较长。
霉雨雏:湿热的挑战
霉雨雏,就是6月份孵出的雏鸡。这时候的气温高,湿度大,对育雏来说是个大挑战,球虫病的发生率很高,严重影响小鸡的成活率。到了中雏阶段,正值炎夏,蚊虫叮咬,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入冬以后,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新鸡难以适时开产,一般要到第二年开春后才能产蛋,第一个生物学产蛋年度仅半年左右,经济价值自然就低。
夏雏:高温的考验
夏雏,就是七、八月份孵出的雏鸡。夏季气温高,种鸡体质衰弱,孵出的雏鸡生活力差,蚊虫危害严重,不利于小鸡生长,容易养成僵鸡。新鸡要到第二年开春后才能开产,第一个生物学产蛋年度的时间短,养殖效益差,一般不采用。
秋雏:成熟的收获
秋雏,就是9至11月份孵出的雏鸡。秋季气候干燥,适合小鸡生长,成活率高。新鸡到来年开春就能产蛋,且产蛋率较高。但由于鸡体没有充分发育成熟就开始产蛋,所以鸡小蛋小,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标准蛋重,且产到秋季就要换羽停产,第一个生物学产蛋年度的时间很短。
冬雏:早产的挑战
冬雏,就是12月至次年2月孵出的小鸡。冬季气候寒冷,给温时间长,育雏成本高。小鸡在室内培育,缺乏阳光和运动,需要较长的育雏条件和精细的管理。但新鸡产蛋早,5至7月就能开产,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当年不换羽,第一个生物学产蛋年度的时间长,经济价值高。
总的来说,养蛋鸡以育春雏为好;育雏条件较差、缺乏经验的养鸡户则以育晚春雏为宜;当春季育雏失败时,可以育秋雏;育雏条件好,有经验的养鸡户,也可以育冬雏;而雨季和夏季一般不宜育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