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育雏期体重不达标,死亡率高
哎哟,各位养殖户朋友们,你们在养鸡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烦恼:育雏期的雏鸡死亡率高,而且体重还达不到标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帮到你们。
第一周死亡率高的原因:
细菌感染: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种鸡垂直传染或者种蛋保管、孵化过程中卫生管理不到位,导致细菌滋生,小家伙们抵抗力弱,就容易生病了。
环境因素:第一周的雏鸡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它们就感冒了。所以,咱们得特别注意环境控制。
体重落后于标准的原因:
饲料营养水平太低:这个就像咱们吃饭,营养跟不上了,怎么长肉呢?所以,饲料得跟上,营养得充足。
鸡群密度过大:这个就像咱们住得太挤,活动空间小,生长发育肯定受影响。所以,合理控制鸡群密度很重要。
环境管理失宜: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采食量。温度稍低些,雏鸡的食欲好,采食量大。舍温过低,采食量下降,从而影响增重。
咱们来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某养殖场在育雏期,由于饲料营养不足,导致雏鸡体重不达标,死亡率高达20%。后来,他们调整了饲料配方,增加了营养含量,同时优化了鸡舍环境,提高了育雏温度,结果雏鸡死亡率下降到了5%,体重也达标了。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咱们得从源头抓起,确保种鸡和种蛋的健康。在孵化过程中,严格把控卫生管理,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合理控制鸡群密度,保证每个小家伙都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再者,优化育雏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雏鸡健康成长。
最后,咱们得关注饲料营养,根据雏鸡的生长需求,科学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充足。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表格,展示了不同生长阶段的雏鸡所需饲料营养指标:
生长阶段 | 粗蛋白 | 钙 | 磷 |
---|---|---|---|
1-7天 | 22% | 1% | 0.9% |
8-14天 | 20% | 1% | 0.8% |
15-21天 | 18% | 1% | 0.8% |
要想提高育雏期的雏鸡成活率和体重,咱们得从多个方面入手,做好细节管理。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养殖顺利,财源滚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