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雏鸡死亡率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

  哎哟,各位养殖户朋友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雏鸡难养的问题?我可是深有体会啊。雏鸡这小家伙,体温调节不行,新陈代谢快,消化能力弱,抗病能力差,稍微一不注意,就生病,死亡率高得吓人。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聊雏鸡死亡率分析及防控策略,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原因分析

  1. 进雏关没把好

雏鸡死亡率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

  有些种鸡群净化不彻底,种蛋在收集、贮存、运输等环节出现漏洞,导致雏鸡发生垂直传播性疾病,比如鸡白痢、鸡副伤寒、禽脑脊髓炎、鸡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等。还有,种蛋、孵化器、育雏室及其它用具消毒不彻底,刚出壳的雏鸡就感染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导致发病,大批死亡。

  2. 忽视应激对雏鸡的危害

  运输、高温、高湿、噪音、惊吓等应激因素都会使机体代谢紊乱,造成营养吸收不良而生病。应激还会造成密度过大的雏鸡群挤压死亡,气候变化及鸡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尤其是氨的浓度对鸡尤为敏感,还会诱发呼吸道疾病。

  3. 育雏室温度、湿度不正常

  雏鸡对温度、湿度要求很严格。湿度不够易引起鸡只脱水,湿度过大易导致细菌大量繁殖。有的育雏室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一冷一热雏鸡很难适应,容易生病。

  4. 饲料品质造成营养缺乏症

  多数农户自配饲料配方不合理,缺乏科学性,不能保证鸡群的充分营养。加上原料市场混乱,伪劣产品多,更不能保证自配料的品质。长期饲喂这种饲料,雏鸡容易造成营养缺乏症,从弱雏开始,并迅速波及全群。

  5. 防病、治病不规范

  免疫程序不合理

雏鸡死亡率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

  在对母源抗体不清楚的情况下随意用苗,疫苗用早了,被雏鸡机体内的母源抗体中和,不能产生应答反应。用迟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尚未达到保护水平,雏鸡已感染甚至发病。还有些养鸡户图省事,将多种疫苗同时使用,这样会使疫苗之间产生相互干扰。另外,如果疫苗的质量不达标,运输和保存不善,使用方法不当等都会直接导致免疫失败,使雏鸡得不到很好的抗体保护而感染发病。

  用药不规范

雏鸡死亡率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

  有些养鸡户发现鸡群有异常就立即用抗生素,一种不行就换另一种,或者干脆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不考虑疗程和配伍禁忌,而且只注重用药不加强护理,结果收效甚微损失很大。

二、对策

  保持育雏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通风换气,饲养密度不宜过大,给以充足、干净的饮水。合理配制全价饲料,提供优质全价的营养日粮,定时、定量饲喂。加强防疫、合理用药,要针对当地疫病发生的流行特点,结合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和各种疫苗本身的特点,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同时选用质量好的疫苗,及时做好防疫工作。鸡群无病少用药,因为长期用药一方面会使机体内的正常菌群遭到破坏而使抵抗力降低,另一方面还会使鸡群产生抗药性以致一旦发病某些药物治疗无效。

  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保持育雏室内外环境安静,防止雏鸡受到惊吓,捉鸡时要轻快,要严格控制好光照强度和时间。

  实行全封闭育雏,搞好育雏室内外环境卫生,建立合理的卫生消毒制度,这是净化环境切断病源的良好途径。同时经常观察鸡群变化情况,对异常现象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加强种鸡群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使商品化鸡来源于健康的种鸡群,要净化环境,消灭垂直传播的病原。抓好种蛋的收集、贮存、运输等环节,防止污染,入孵前要做熏蒸消毒。孵化前对孵化机彻底消毒,孵化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湿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2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