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春末夏初育雏关键期,掌握科学管理及技巧

春末夏初,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正是育雏的好时节。但要想让小鸡们健康成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春末夏初这个关键期,科学管理育雏,掌握一些实用技巧。

春末夏初育雏关键期,掌握科学管理及技巧

一、警惕气候变化,保持适宜温度

春末夏初,气温虽然逐渐升高,但阴雨潮湿的天气也不少,昼夜温差较大,这对产蛋鸡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保持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鸡舍温度最好控制在昼夜温差不超过5℃的范围内。

在鸡舍内建屋中屋育雏室,根据雏鸡的日龄适当扩大雏舍面积,提高含氧量。鸡舍要彻底清扫冲洗干净,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关严门窗12-24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所有用具也要用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

春末夏初育雏关键期,掌握科学管理及技巧

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环境温度变化十分敏感。进雏前育雏舍要先预温,达到育雏温度要求。1周龄内雏鸡需要鸡舍温度为30℃-32℃,以后每周递减2℃-3℃,直到舍温为21℃为止,且该温度要保持到育雏结束。

二、注意通风换气,保持适宜湿度

合理的密度可以使雏鸡均匀摄食,保持鸡群整齐发育。饲养密度应根据雏鸡日龄、大小、品种、饲养方式、季节和鸡舍结构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平养雏鸡合理密度为0-4周龄每平方米20-25只;5-7周龄每平方米10-20只;网上育雏合理密度为0-4周龄每平方米24-28只;5-7周龄每平方米15-20只。

在通常情况下,10日龄前因育雏室温度较高,空气相对湿度往往太低,应补充水分使室内相对湿度达到60%-65%。10日龄以后,随着日龄增长体重增加,雏鸡的采食量、饮水量、呼吸量及排粪量等都逐日增加,加上育雏室温度逐周下降,很容易造成室内潮湿。应勤换垫料,添加饮水时防止水溢到地面或垫料上,并将育雏室相对湿度控制在55%-60%。

若塑料薄膜搭成的育雏室顶部和四周水珠较多,则可判断室内湿度较大。当湿度过大或空气过于污浊时,应在育雏室顶部和接近地面部分拨开通风口以达到换气目的。

通风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中午前后,通风之前先提高育雏室温度1℃-2℃,通风换气应缓慢进行,开启门窗时应从小到大最后呈半开状态,切不可突然将门窗大开,让冷风直接吹到舍内使舍温突然下降。

三、科学饲喂管理,保证营养均衡

雏鸡应尽早饮水和开食,且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雏鸡入舍后1-2小时即可给以饮水,饮用水要预先加温,水温一般要接近舍温。在初次饮水中掺入5%葡萄糖,连用2天;第3天在饮水中掺入0.02%-0.03%高锰酸钾,以增强雏鸡体质缓解应激反应。

适时开食有助于雏鸡体内卵黄充分吸收和胎粪的排出,对雏鸡早期生长有利。雏鸡出壳后24-36小时才可开食,饲料要求新鲜,颗粒大小适中,易于雏鸡啄食,营养丰富、易消化。

雏鸡开食可直接用全价料,少给勤添,任鸡自由采食。雏鸡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完全,要喂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同时配喂适量青绿多汁饲料。全价饲料第1周龄时每天喂6次,第2周龄每天喂5次,第3-4周龄每天4次,第5-6周龄每天3次,第7周后逐步过渡到成年鸡料,并减少饲喂数量。

四、严格防控疫病,确保健康养殖

春季鸡舍内通风量少,水份蒸发量减少,造成鸡舍内过度潮湿,给细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养殖场要强化管理,保持鸡舍干燥、清洁、卫生,定期对鸡舍彻底消毒。

过氧乙酸是一种性质不稳定但可以释放出氧气和乙酸的广谱高效化学消毒药物,适时在鸡舍内喷洒过氧乙酸,可以增加氧气,给鸡舍消毒,中和部分有害的碱性气体。

可根据当地实际选择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坚持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预防药物,调整鸡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病率。

对于运输较远或存放时间太长的雏鸡,进舍后应饮用20℃温水,水中放育雏药或电解多维,并控制饮水量,以防脱水严重的雏鸡一次饮水太多出现水中毒。

春末夏初育雏关键期,掌握科学管理及技巧

以上就是春末夏初育雏的关键期管理及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小鸡们健康成长,为养殖事业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2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