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米富含营养,易消化质量控制点
玉米,被誉为“黄金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新玉米,更是深受养殖户们的喜爱。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聊聊新玉米富含营养、易消化质量控制点那些事儿!
水分高,不均匀
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在华北地区一般为15%-20%,在东北和内蒙地区一般为20%以上。水分过高易生霉发热,不利于储存。同时,水分过高还会提高饲料产品的水分,从而破坏饲料日粮中维生素等活性成分、降低日粮中代谢能水平和粗蛋白水平、打破日粮中各营养素间的平衡关系。据研究,玉米水分高1%时,能量蛋白比相差0.5%,能量氨基酸比相差0.5%,即营养价值相差0.5%。因此,在储存玉米时,要根据仓存玉米周转储存情况合理制定收购时水分标准。
验收时可采取五点法取样混合后检测,有怀疑局部水分高可单独取样检测。卸车过程中也可随取随测。感官检测法:用指甲掐玉米胚部分,软湿的水分一般高于14%甚至高于16%,硬干或掐不动则水分较低;用牙咬玉米,脆硬的水分低,反之则水分高。仪器检测:一般使用谷物水分检测仪。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玉米水分时注意早晚温差和室内外温差,温差过高时仪器误差非常大,可取样时放置室内回温再进行检测。同时,每周固定2-3次用烘箱法测定比对校准谷物水分仪的检测数据,以便更新数据。
碎粒多,杂质高
新玉米晾晒时间短,湿度大,机械脱粒时玉米粒和玉米核易破碎进入玉米内,加之沙土等杂质可达到5%左右甚至更高。运输中轮胎碾压铲车破坏也导致破碎粒多。杂质混入玉米中占据了玉米的有效成分,同时杂质填充于玉米缝隙中影响通风换气,碎粒部分会加大生霉几率。
注意:碎粒和杂质一般会沉积在车底,取样钎很难取到,可在卸车过程中多次取样平均。多数玉米碎粒被玉米滚筒筛筛到大杂或小杂里,这些碎粒千万别扔,千万别扔,千万别扔!它对反刍动物来说是非常好的饲料,有很高经济价值,也可以饲喂禽类。
霉变较低
目前新玉米验收中检测出的霉变率是比较低的,一般不超2%。霉变不止是贮存过程中出现的,在大田里可能感染霉菌,所以区分为仓储霉菌和大田霉菌。
检验霉变前先混匀样品后四分取样,过筛除杂后可平铺于白色搪瓷盘中,从左至右依次挑拣。不要小瞧这个白色盘子,白色背景下玉米颗粒颜色非常清楚,霉变及破碎粒一目了然,而且颗粒不易滚出外面。检测完后可从瓷盘一角直接倒掉玉米样品进行集中处理即可。
霉变检测目前有数粒法和称重法两种,
数粒法:玉米样本颗粒不能过少,按照玉米千粒重约300-400g,小编建议为500g,不低于400g。
称重法:比对霉变粒和正常粒的平均粒重,同等数量的颗粒我们发现霉变粒较轻,两者比重在0.7-0.8之间,霉变粒称重法是将混匀玉米后称重去杂后平铺于白色搪瓷盘中,拣出霉变粒称重,除以总重及0.75,作为霉变率。
感官检测法:随机抓一把玉米,数霉变,超过两个霉变粒直接退货即可。此方法也可用于散户供应商的玉米自检。
容重差异大
我国玉米种植的地域差异、品种差异、播种季节差异导致容重差距大,春玉米因为成熟充分所以颗粒饱满容重相对大。
容重器检测时注意选择合适的谷物筒,谷物筒要求干净无杂物,使用前要求空载调零,样品装满只能刮平,不能摁压,抽出插片要求快慢适当。
量筒法要注意玉米样品要匀速放入量筒内,临近1000ml时要少量多次放样品,直至调整样品总量至刻度线。多次检测取平均可以减少检验误差。
养殖户们在选购新玉米时,一定要关注以上几个质量控制点,以确保养殖效益。同时,也要关注玉米加工过程中的水分、碎粒、杂质、霉变、容重等问题,确保饲料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畜牧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